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黄春柳 练春英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压疮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300例,抽签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给予患者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疮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疮面愈合情况较好,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患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中有明显效果,可以加速疮面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局部振动疗法;压疮护理;压疮性损伤

压疮、又称褥疮,是皮肤在长期受到压力、摩擦力后导致的损伤、溃疡甚至坏死的情况,多发于未经过良好护理的卧床患者之中[1]。压疮好发于骨骼突出的部位,如脚踝、足跟、肩部、骶骨处。压疮对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严重可能会引起败血症等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压疮可通过垫高患者身体部位、清洁患者卧床环境等方式来预防,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压疮情况不可避免[2]。本次研究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300例,探究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300例,使用抽签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压疮护理,男性和女性患者各75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5.45±3.15)岁。实验组实行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男性77例,女性73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5.17±2.75)岁。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压疮护理,主要护理方式如下:①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②垫高患者身体,采用气垫床、减压垫等对压疮进行减压,对压疮进行预防。③定时为患者清洁创口,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及周围皮肤,清除坏死的皮肤组织,对于创口分泌物较少的患者一日进行1次清理,对于创口分泌物较多的患者一日进行2-3次清理。④压疮知识宣讲,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压疮的相关知识,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自我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多频振动排痰机实行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分为直接接触治疗和间接接触治疗。直接接触治疗将振动头对准疮面,匀速画圈,对创口及其周围的皮肤组织进行振动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间接接触治疗时在创口周围隔手进行振动,振动方式和治疗频率与直接接触治疗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以创口恢复情况为准。痊愈情况为,患者疮面完全愈合,新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显效表现为,患者疮面愈合情况明显,肉芽覆盖率>80%,创口分泌物明显减少;有效表现为,患者创口愈合情况良好,肉芽覆盖率>50%,创口分泌物有所减少;无效表现为,患者创口基本未愈合,且分泌物增多。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n/%)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4.67%),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50

51(34.00)

40(26.66)

36(24.00)

23(15.33)

127(84.67)

实验组

150

69(46.00)

48(32.00)

24(16.00)

9(6.00)

141(94.00)

χ2






6.8563

P






0.0088

3 讨论

压疮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压力或摩擦力出现的皮肤溃疡情况,共分为六种类型,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期压疮以及可以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3]。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出现压疮症状,好发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创口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严重者肌肉、骨骼、关节会出现坏死感染,引发败血症。压疮护理可以很好的预防压疮的形成,但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压疮症状,需要对其进行治疗[4]

局部振动治疗区别于紫外线、红外线以及激光治疗。利用局部振动的方式加快血液流速,加强外周血液循环,有效避免压疮的形成。在对创口及其周围的振动中,可以改善创口及其周围的血供与营养支持,促进蛋白吸收,加速组织再生。另外,局部振动治疗还可以帮助皮肤改变异常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增强患者肌肉力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4.67%),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得知,局部振动治疗联合压疮护理子压力性损伤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较强的消菌抗炎作用,为患者疮面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患者疮面愈合情况更好,感染率情况更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哲, 郝九玲, 徐秀静. 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v.51(12):101-103.

[2] 孙忠人, 杨蕊, 郭玉怀,等. 压力性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C]// 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 2019.

[3] 田圳坤, 张美霞, 谢莉,等.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继发压疮的护理干预[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024(002):115-117.

[4] 刘琴芳, 李琳洁, 纪李慧,等. 病房医护人员应用高频超声进行压疮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 33(01):170-173.

[5] 侯学峰, 张慧玲, 牛瑞红,等. 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年19卷14期, 2365-2367页, ISTIC CA,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