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进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3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进展研究

韦婷献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广西来宾    545900

要:本文从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出发,分析推拿对小儿腹泻的治疗起效机理,并探讨不同证型下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方法,旨在综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推拿;小儿腹泻;治疗进展


腹泻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发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或大便次数增加,同时伴随着腹痛、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比较多,起病急,病情变化比较快,发病短期内就会引起小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症状威胁到小儿生命安全。西医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通常是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外治法中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性显著,不但能减少小儿口服中药的困难,且治疗安全性比较高,效果显著。现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1.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比较娇嫩,属于稚阴稚阳之体,小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寒、湿、邪等,最终引起小儿腹泻。在小儿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湿邪,此外还与小儿的饮食起居有较大关联,同时小儿素体脾虚,久病迁延难愈,脾胃虚弱容易发生腹泻症状。脾虚导致腹泻则伤及脾气,日久则脾损,伤及肾脏,造成严重的脾肾阳虚腹泻。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主要病机,主要治疗方法是以运脾化湿作为基本原则[1]。因此在《景岳全书》当中有相关记载:“泄泻之本,在于脾胃……如饮食起居不节不适,则导致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因此小儿腹泻也被分为五大整形,分别为湿热、风寒、脾虚、伤食、脾肾阳虚。现代医学当中,认为小儿腹泻的原因在于受到感染,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种,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在于饮食不当或喂养不当,过敏等因素也会引起小儿腹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则是细菌、寄生虫以及真菌等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原体,其次是肠道腺病毒,而在腹泻最严重的地区则是因抗生素使用泛滥,因此儿童腹泻最重要的因素是轮状病毒与艰难梭菌等,如南非洲、东南亚以及撒哈拉等[2]

二、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起效理论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理论、手法以及选择穴位不同于成人推拿,穴位具有点线面特点,且需要选择特定穴位,一般比较集中在上肢部位、头面部等尚未联成经络的部位。孩童时期,手掌与前臂的经气相对旺盛,小儿作为纯阳之体,经脉之气容易被调动,且位于经气相对活跃的四肢特定穴位对手法等外界刺激相对敏锐,容易接收或传递治疗信息到体内脏腑当中,从而起到治疗疾病或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儿脏腑比较娇嫩,不但表现在形体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且还表现在经络上。因此在12岁之后,小儿推拿的临床效果就逐渐下降,开始需要配合成人经络系统进行选择相应穴位治疗,同时小儿推拿能给小儿机体带来良性刺激,以轻快、柔和的推拿手法充分发挥从里透外的功效,能起到调整小儿脏腑气血的作用,最终起到治疗疾病作用[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是通过按揉相应穴位于经络,通过体表的刺激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最终能改善小儿胃肠功能与神经调节功能,促进胃肠管蠕动与吸收。

三、小儿腹泻的推拿辩证治疗

(一)伤食泻

伤食泻的主要症状在于大便频次多,每日数次或十几次,大便质稀量少且有腐臭味,伴随着不消化乳食,腹部胀痛,泻后疼痛缓解,恶食口臭,食后泻重,舌苔厚腻。患儿由于使用过寒、过凉药物攻伐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同时发热退后喂养不当,脾运失调,清浊不分导致伤食泄泻。对于伤食泻患儿来说,可应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方法,以消食化积作为治疗原则,主要为运脾止泻[4]。使用开窍手法:开天门、推坎宫、太阳,按总筋,手部分阴阳各推300次,补脾经、肾经,清肝经、肺经、大肠,按揉天枢穴、神阙穴、中脘穴,摩腹、拿腹,按揉足三里穴、龟尾穴,捏脊,按肩井穴,每天推拿1次,每次15~20min。连续推拿5天作为1个疗程,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另外有研究表明:对于伤食泻患儿的治疗可应用“三位一体”推拿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3天作为1个疗程,主要步骤为:推拿手部五经、腹部穴位以及腰背部等部位,作用于小儿机体,能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1. 脾虚泻

脾虚泻主要是因脾阳不足导致,久病体弱或者久泻,主要症状在于食古不化、大便稀溏,长期大便次数增加,小便清,舌质淡,舌苔薄白[5]。脾虚泻证虽为脾虚,实际为阳失鼓舞,应该要以温运脾阳作为治疗基本原则,必要情况下可予以补命门之火,以釜底增薪。有报道表明:对于脾虚泻患儿可应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应用清补大肠、脾各10min,揉外劳宫穴5min,清肝经5min,捣小天心、按压精宁、威灵各30秒,其治疗性效果显著,可起到健脾化湿、运脾利湿等作用,也能促进患儿的脾胃功能恢复

[6]

  1. 脾肾阳虚泻

有研究表明在脾肾阳虚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儿推拿联合艾灸治疗,补脾经、大肠经,运土入水,补肾经,揉外劳宫等,同时艾灸患儿气海穴、关元穴,经治疗7天之后患儿大便基本成形,10天后患儿基本痊愈[7]。另外有研究表明:在脾肾阳虚泻患儿的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进行贴脐治疗,多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能进一步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1. 湿热泻

湿热泻患儿应该要应用热利湿法进行治疗,由于水谷清浊不分,单纯清热治疗方法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燥湿则会导致湿无路可出,只有予以清热利湿,促使湿热从膀肌走,则能起到清浊自分的作用[8]。急性泄泻是以湿盛为主,湿盛与脾虚二者互相为因果,临床研究表明:对湿热泻患儿应用推拿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手法为:清胃镜、脾经、大肠经,推六腑,左右手分别各推100次,同时左右手分别各推三关50次,每分钟50次,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总有效率为90%以上。

  1. 寒湿泻

寒湿泻的主要症状在于腹痛肠鸣,大便呈现出水样,质地清稀,气味腥,舌苔薄白。在治疗上应该要以湿中散热、利湿止泻为主,有研究表明:对寒湿泻患儿应用推拿治疗,治疗应该要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主,可补脾经、大肠经,推三关、揉脐、揉外劳宫等,每天1次,连续治疗3天,并嘱患儿家属保持患儿饮水洁净、安全,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发生风寒,经治疗后,患儿并无腹泻症状,腹痛痊愈,未见发热、咳嗽等[9]

  1. 捏脊治疗

捏脊治疗是中医推拿治疗当中一种治疗手法,在产生时没有“捏脊”这一词汇,通过不断的应用于实践当中,捏法常常应用于脊柱,治疗小儿腹泻等疾病,因此被称之为“捏脊”[10]。有研究表明:小儿推拿有一定特殊性,通过特殊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且能作用于患儿的内脏当中[11]。通过体表刺激表面肌肉与神经,促使末梢神经传导于机体内部当中,最终能促进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与功能调节,最终能改善患儿内脏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也能起到促进发育的目的。

阳经汇合在脊柱旁侧,捏脊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机体有调节作用,能振奋阳气[12]。实际的操作在于:小儿采取俯卧位,医师用两食指抵住患儿脊背,并用两拇指伸向食指方向,夹住患儿背部肌肉将其提起,而后做翻卷动作,从长强穴沿着督脉一直捏到大椎穴。单纯捏脊方法治疗腹泻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显著,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显著[13]。除了单纯捏脊方法治疗之外,还可配合其他手法联合治疗,能起到脾健胃合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小儿腹泻的治疗当中应用捏脊法,同时予以针对性按揉重点穴位,如脾俞穴、肾俞穴等,每个穴位按揉时间均为1min左右,患儿的治疗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儿疾病体征[14]

捏脊法配合药物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配合健脾益气的治疗药物对脾虚泻患儿进行治疗,在单纯推拿手法中施加艾附暖脐散,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另外有研究表明:对小儿腹泻应用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推拿治疗的有效性显著,捏脊时需要从龟尾穴到大椎穴,推拿3遍,治疗后患儿的治疗有效性较高,可改善患儿腹泻症状[15]

结束语:

推拿是中医治疗当中比较常见的外治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能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等作用。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辩证分型治疗,也可根据患儿病情结合多种治疗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有效性,促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目前对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是以观察为主,对小儿特定穴位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欠缺,且研究两比较少,缺乏代表性。其中有部分研究并不完善,缺乏随机对照试验,因此难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且推拿手法缺乏统一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不利于后续发展,为此后续研究中应该要开展大样本量、统一标准,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李丽霞. 小儿腹泻采取葛根止泻汤联合中医推拿对其血清AST、CK、CK-MB水平及症状恢复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82-83.

[2]张娟,李彬. 推拿联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1):71-74.

[3]林慧祺,陈芳芳,茹敏灵.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北方药学,2021,18(02):39-40.

[4]刘秀琴,郭信,宋保荣,等. 小儿推拿联合“健脾暖胃药物肚兜”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4):100-101+104.

[5]李淑璟,张龙,于园园,等. 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06):645-648.

[6]韩晓莉. 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评价[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36-37.

[7]周鸿雁,徐秀敏. 中医推拿疗法对腹泻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4):69-72.

[8]杜芸. 小儿腹泻患儿采取西药联合中医推拿治疗效果分析[J]. 名医,2020,(03):51.

[9]李明. 辨证分型推拿治疗对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胃肠激素产生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04):93-96.

[10]于淑文,胡文淼,孙志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2):1492-1493.

[11]常宗焕,陈春林,成坤. 三字经派推拿法联合针灸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3):3539-3541.

[12]张亚君,林咸明,林楠,等.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1):1436-1438.

[13]赵亚岚. 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9,37(11):107-109.

[14]贾元斌,宿绍敏,刘亮晶,等. 艾灸联合湘西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9):49-51.

[15]穆欣欣,孟牛安.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8):115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