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

应用

濮秀丽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671000

摘要:目的 对临床伴有智力低下的小儿进行语言康复干预的过程中,使用口肌训练配合语言认知训练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优势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进行语言康复的智力低下儿童中抽取70例加以对比对照,随机分组设定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和措施方面的差异,其中对照组使用单纯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加用口肌训练,对两组分别加以干预与康复训练之后的Gesell发育量表语言发育商(DQ)、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中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操作能力发育商(DQ)情况加以对比对照,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优势情况。结果 分别进行康复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对比发现了一个明显差异之处,其中观察组小儿的Gesell发育量表语言DQ、S-S法中的语言表达DQ显著提高(P<0.05),但在S-S法中语言理解和操作能力DQ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康复干预在这两方的影响高度接近。结论 临床智力低下的儿童开展疾病干预与语言康复的过程城中,语言认知训练基础上使用口肌训练之后,普遍其语言表达方面功能发生了转归和改善,促进了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发育,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较为突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关键词:口肌训练;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语言认知训练;效果;对比;

引言:

小儿智力低下也一般被称之为精神发育迟缓,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相对较多,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在语言和理解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明显低于同龄小儿的发育水平,其社会性生活及适应能力也出现明显的障碍和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进行语言和理解,等多方面的康复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1]。应对这一问题,语言认知训练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的计划性训练,然后进一步促进幼儿现有的对于语言方面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是单一应用这一方法,小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神经支配能力还是没办法得到康复,最终效果相对较为受到限制。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儿在语言支配能力及功能方面的改善与转归,选择家用口肌训练就具备着一定的优势性和价值性,能够更好地改善其现有疾病方面问题,促进其语言功能的康复与发育[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方法和措施的应用效果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语言康复的智力低下儿童都是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儿年龄2.5-6岁,平均(5.14±1.25)岁,目前IQ检查低于同龄人两倍标准差,伴有社会性、生活性适应行为较差的现象,而且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原则要求,非外伤、先天性疾病、颅内感染、癫痫、脑性瘫痪、染色体异常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语言功能减退和发育迟缓。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小儿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对相关干预及康复方法能够正常的配合、依从,接受相关干预,满足了对照试验的原则标准要求,可以加以对比对照评价最终的效果及成效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语言认知训练,对其进行听觉和视觉的刺激。首先选择色彩鲜艳的灯光或物体进行视觉的刺激,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并通过欢快的音乐、儿歌,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以使用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加以刺激,确保患儿可以对光、声源产生追踪感,在患儿依从性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进一步逐渐进行简单声音、命令方面的过渡,鼓励花儿模仿简单的声音。其次再进一步进行模仿训练,让患儿观看简单的、具备引导性的动画片,反复播放形成一种刺激,让患儿充分理解其中内涵,然后模仿其进行发音,从简单的原因到元辅音结合拼读,让其简单地进行词句模仿,并利用肢体语言和日常生活用语相配合,如“再见”、“你好”和“谢谢”等,以促进婴幼儿的协调发展。最后逐渐向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人物方面过渡,每日进行一次训练,每次30min。观察组选择相同的训练方法基础上,对患儿的口周肌肉加以按摩,按摩其上下肌肉群,并选择水沟、地仓、迎香、翳风和承浆等穴位加以按揉刺激,每次每个穴位顺时针按揉100次,再按揉上下唇肌肉3min,最后对捏上下唇模仿发音,按揉其牙床区域、脸颊口腔内区域,根据患儿年龄和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调整。再使用食指中指,在患儿双侧颊部口腔内侧进行按揉挤压,以促进其形成发声模仿的动作[3]。选第二磨牙下颌部位置,放置质硬食物,然后让小儿用舌头搅拌。对年龄较小、依从性不良的小儿,可以选择胶皮奶嘴等,诱导其进行吸吮及舌头活动。所有训练每日一次,每次30min。两组患儿均持续三个月康复,评价最终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别加以干预与康复训练之后的Gesell发育量表语言发育商(DQ)、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中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操作能力发育商(DQ)情况加以对比。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

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对比对照发现,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语言DQ、S-S法中的语言表达DQ显著提高(P<0.05),但在S-S法中语言理解和操作能力DQ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康复干预在这两方的影响高度接近。两组患儿临床干预后的语言发育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干预后的语言发育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Gesell发育量表语言DQ

S-S法语言表达DQ

S-S法语言理解DQ

S-S法操作能力DQ

观察组

35例

56.31±4.67

63.22±17.82

51.23±15.23

48.98±14.51

对照组

35例

45.21±5.12

48.98±18.21

52.44±16.02

48.31±11.34

P

/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智力低下的小儿最为常见、影响最大的一种表现就是语言功能的发育迟滞,那么现阶段对其开展干预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促进其语言功能的转归,尤其是语言认知训练方法应用相对较为普遍[4]。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之后能够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语言发育促进成效,但是其自身对于口周肌肉的支配能力是相对较为有限的,如果不能较好的掌握相应肌肉支配能力,那么其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交流沟通也会面临着较多障碍。而通过口肌训练结合这一方法开展相关干预之后,普遍的智力低下,小儿在语言康复之中能够取得更满意的干预成效,影响作用更加积极。

如上所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之后的效果更加满意,患儿的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艳萍, 黄琴. 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研究[J]. 医药前沿, 2019, 009(016):255-256.

[2] 原雅青, 刘洋, 丁佳宁. 布尼氏动作熟练度测试(BOT-2)在智力障碍儿童动作发展评估中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 2021(2019-6):14-20.

[3] 胡建鹏, 高建国. 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用于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6卷20期, 177,179页, 2020.

[4] 董琳, 汪曲, 涂丹娜,等. Vojta疗法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在全面发育落后儿童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 2020, v.24(0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