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节水技术与节水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高校节水技术与节水管理研究

袁明辉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随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问题日益严峻,节约用水的呼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高校普遍规模较大、人员聚集,是名副其实的国内公共用水大户。因此,高校方面必须认识到学生用水的集中性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节水技术,创建节水管理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缓解水资源浪费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用水现状,并从技术模式和管理体系等两方面来阐述高校可行的节水路径。

关键词:高校;节水技术;节水管理

引言:由于高校学生普遍缺乏节水意识,学生的人均宿舍用水普遍超过国家规定定额,高校的水资源浪费问题相对较为严重。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院校方面必须创新节水技术、完善管理模式,对学生用水情况展开定额化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校学生的节水意识,从根源上规避高校水资源的直接浪费和隐性浪费,提升节水工作的实效。

一、高校用水现状

(一)资源利用率不高

结合现阶段高校用水情况来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生活用水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广大师生对于优质水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其二,高校方面对非常规水的利用程度不足,雨水集蓄利用和中水回用水平有待提升,甚至会直接采用优质水资源来清洁马路、广场,节水意识整体薄弱。

(二)监测计量设施滞后

在推行节水技术与节水管理的过程中,高校方面往往需要通过专业设备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计量。但是,现阶段高校监测计量设施整体较为滞后,且部分设备存在老化失修问题,难以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校园内部不同分区出现用水效率模糊,加大了责任追究的难度。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

虽然社会各界大力号召节约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就目前节水型高校的创建情况来看,学校方面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节水管理制度,且相关部门和人员未曾针对制度落实情况展开动态追踪,记录性资料较少,节水工作有形式主义的嫌疑。

  1. 节水技术

(一)中水处理技术

中水处理技术是现阶段应用频率较高的一项节水技术,该技术主要涉及滤料过滤、微滤、纳滤、反渗透等技术的应用,借此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中的杂质含量,使其尽可能达到生活用水水质标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目前基于滤料过滤处理技术、微滤膜处理技术、反渗透处理技术的污水转化已经可以分别满足生活杂用水标准、景观水体用水标准以及自来水标准,高校方面可以根据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从整体角度来说,可以将中水处理技术划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由于高校人员机构众多,用水点相对更为独立,因此污水排放存在明显的水质分流现象。所以,高校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管线设计,对洗浴废水、生活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便借助管道,将不同生活用水点的污水收集到集水池中,在此基础上选用恰当的中水处理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二)雨水处理技术

雨水是水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收集雨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压力,提升资源应用水平。在高校环境中,雨水资源来源相对较为固定,大体可以划分为道路雨水、建筑屋面雨水以及绿地径流雨水,高校项目负责人员可以根据与水分布的具体位置采取各会留下垫面合理的雨水收集方法。比如说,在收集面积较广的道路雨水时,可采用雨水排放管进行收集,而在收集集中的径流雨水时,人员则可以视实际情况采取雨水暗渠和雨水明渠等收集方式,并对雨水资源进行简单沉淀过滤,将其转化为清洁用水或景观用水。具体来说,现阶段高校主要采取雨水调蓄池、管道调蓄以及多功能调蓄的手段来收集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透水性铺装设施等协同作用,将雨水转化为清洁用水、绿化用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形式的雨水调蓄池中,地下封闭式调蓄池收集雨水更加便捷且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长期低温保存,但相对应的施工难度大且费用高。因此,高校方面需要结合节水管理具体要求,在各项雨水处理技术中作出合理选择。

(三)节水器具

节水器具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高校实现用水定额管理,通过限定水量、流量来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提升用水效率。目前,高校推广度较好的节水器具,包括节水型水龙头、坐便器以及淋浴器等,院校方面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视公寓规模、学生人均用水定额、器具的性价比等作出合理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节水器具及技术应用并非水量越少越好,而应该致力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才是节水技术推广的初衷,院校方面绝对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直接减少水量供给,否则可能会引发学生的不满。

(四)其他技术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推广普及的背景下,高校节水部门致力于构建智慧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能源监管平台等,实现了对营业收费系统、热线服务系统、SCADA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现维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整合,构建智慧水网体系,大幅度提升和节水效率,使得节水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除此以外,部分高校在节水工作中应用到多项测漏技术,借助机械式听音棒、电子听音棒、听漏饼以及听音仪等设备,对漏水点位置展开精准判断,大幅度提升了节水管理成效。

  1. 节水管理

(一)制定校园节水方案

结合高校的用水需求来看,其用水需求集中在校园绿化、校园卫生以及学生生活用水等方面。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聚焦这三个层面制定可行的节水方案。首先,针对校园绿化制定节水方案,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灌溉设备使用培训,制定用水维护制度,根据中水处理以及雨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规划绿化布局,对原有管网进行改造,并对管道展开定期检修维护,以确保满足校园绿化用水、道路喷洒用水的需求。其次,针对校园卫生进水方案,校园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公共卫生清洁用水责任,定期对学校的管网工程进行检修和维护,加速老旧设备的换新,并改良清洁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后勤管理部门还需要制定规范化的节水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优先运用中水和雨水资源进行清洁。甚至,相关部门可以分别在学生公寓、教学楼等用水距离及区域安装远传水表,对一定时期内各区域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和汇总,推动节水工作不断完善。最后,针对学生生活用水节水方案,包括开水房饮用水、浴室用水、洗衣机用水等在内的学生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浪费的重灾区。考虑到学生节水意识较差,院校方面可以每月为学生提供定量的免费用水,对超过额度的水量进行阶梯式收费,从而约束学生的用水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节约水源。

(二)建设完善节水制度

科学的、完善的节水制度应包括用水管理制度、用水控制制度以及用水考核制度。因此,高校方面首先要明确节水管理方向,为此设置专业的用水管理部门,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用水监测平台,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数据反馈情况开展用水节水的组织、检查以及协调工作。而在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和部门应针对新问题的出现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应对举措,并以相关案例为参考不断健全完善节水制度,为深层次的节水管理提供方向指引。除此以外,高校方面应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等新型节水投资模式,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合同,提升募集资本、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水平,对用水实现定额化管理,推进节水减污、绿色发展

(三)加强舆论宣传

近几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等法规政策不断得到完善,节约用水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院校方面需要面向广大师生开展节约用水的舆论宣传,以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展开节约用水宣传工作及交流活动,确保广大师生能够真正从意识形态方面认识到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除此以外,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的特殊节日,院校方面可以发起相关主题活动,呼吁广大师生珍惜水资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高校有义务落实自身节水责任。因此,高校方面应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完善节水管理模式,加大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号召广大师生节约用水,确保节约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彩峰, 陈艳. 高校节水技术与节水管理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18(1):4.

[1]王雅琴, 胡俊宁. 高校用水现状与节水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