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点探讨



林子凯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财务部 ,广东省 珠海市 519000 )

摘 要:根据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义和实务工作的分析,探讨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风险点,并探索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在实务中能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点;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9.6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林子凯(1979年),男,副科长,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会计、医院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机关部门持续加强工程领域的整治,建设工程规范不断健全,制度日益完善,建设过程的腐败行为得到有效的惩治。但是,审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建设领域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必须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才能防范于未然。本文将从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角度,探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点及如何防范,以期对审计实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跟踪审计及风险点的定义

从目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法规规定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仍没有形成明确而统一的概念和详细的操作规范。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不同学者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解,笔者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含配合审计部门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运用审计技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1]。而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可知,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2]。笔者综合相关学者对跟踪审计的理解及其关于风险的定义,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点理解为:是审计人员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因工作失位、缺位或不能恰当履行审计职责从而导致单位经济损失,或使单位决策者因使用审计信息导致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3.1 主要风险

(1)法律法规不健全,引发责任风险

法律法规是审计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审计人员评价审计对象的尺度。审计人员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采用的依据主要有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存在没有明确、规范的程序和方法的问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的职责也不够清晰。因审计职责边界规定不清晰,时有发生审计越权越位的情况,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监督地位。如: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了建设项目业务活动,或存在被审计单位把一些属于自身业务职能范围的事项推脱给审计人员。这实际上造成审计人员越位,从而引发责任风险。

(2)跟踪不到位,造成造价失控风险

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造价的控制可以分多个阶段,其中,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阶段有四个,分别为设计、预算、项目实施和结算四个阶段。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主要在于论证不充分、超设计规范要求造成浪费、设计深化不够造成后期产生变更等;预算阶段的造价风险主要在于套价计算错误、材料询价不准确、清单缺漏项以及缺乏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计的能力,无法有效避免施工期间产生大规模变更及因变更定价问题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风险主要是工程变更定价及新增材料询价、工程进度款支付、材料价差调整、工期延误及工程索赔等;结算阶段的造价风险主要有结算资料不充分、审计人员在未复核现场情况下只凭书面资料审核造价,未发现被审计单位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问题。如:施工单位不如实提供资料,伪造证据等等。在这些阶段,审计人员一旦跟踪不到位,把关不严,就很难保障资金的安全,造成造价失控风险。

(3)审计质量不高,导致审查风险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控制则是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而被审计人员采取的各种程序和政策。审计质量控制包含了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的审计活动。它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及审计部门的权威,另一方面是影响决策层宏观决策的准确性。如果审计机构没有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审计人员未在标准化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规范化指导下,可能受自身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的限制从而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无法作出正确评价,或是提出的审计整改意见不恰当等。这些都容易引起审计的审查风险。

(4)缺乏整体性思维,引起管理风险

跟踪审计的总目标是通过审查资金管理使用和执行情况,从而促进项目和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并提高效益,实现预期效果和政策目标[3]。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如果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思维,将审计目标单纯理解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或业绩,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就可能会引起单位层面整体的风险。以问题为导向是审计审核的必然趋势,对抓重点、防风险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将审查问题数量与审计工作业绩挂钩,以业绩为导向则容易产生“为了问题而找问题”的做法,这种做法可能会促使审计人员为了找问题而生搬硬套,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凭主观理解来做审计判断和评价。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了审计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单位权益造成损害。这种形式的跟踪审计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变成了建设项目正常运作的阻碍,从而引起单位管理风险。

3.2防范措施

(1)完善审计立法

法律法规是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依据和工具。只有从法规上赋予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合法地位,明确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职责,才能促使审计工作做到合法合规和具备公信力。在实务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依法审计,树立良好法治理念,强化审计法治思维,依法依规文明审计。审计人员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业务不越界,努力做到合法、遵法、依法和合理用法,提升执业水平。另外,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不直接参与业务活动的决策和管理,应在法定职权内工作,做到到位但不越位。

(2)突出重点,贴身审计

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具体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审计风险点,在容易导致造价失控的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方面进行贴身审计。如:(1)在预算控制环节,审计机构借助第三方力量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及技术审计,以期避免后期产生大规模变更;(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现场审计,了解施工现况和材料的使用情况等,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做出客观判断和评价,避免进度款支付、签证索赔等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3)审计人员应定期进行市场询价调查并组建审计数据库,市场调查时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样板,按板定价,以期做到快速准确的复核材料价格;(4)审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除了审计、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5)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参加有关建设项目造价审计方面的课程培训,以及参加各种建设材料展销会,或走访市场了解行情,提高造价审核业务水平,并对建设材料市场行情做到心里有数。

(3)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套具体的方法,只有把影响审计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在跟踪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计划进行审前准备,并编制审计方案。这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阶段,审计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发挥其专业能力,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收集证据,并懂得将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编制符合质量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部门应该执行复核制度,设置复核岗,在出具审计结果前,应复核后再作出审计结论。此外,审计部门要加强人力配备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4)坚持客观求实,提高审计站位

站位决定方位,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跟踪审计须立足于审计目标,以项目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为导向。监督、评价和建议只是跟踪审计保障建设项目高质高速推进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将被审计对象假设成违规对象,处处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的做法不利于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具备整体性和全局性思维,摒弃部门思维。为了避免审计人员理解存在偏颇,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对事实进行求证。在问题事实得到调查资料印证或确认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时,可就问题事项听取业务部门的理解、解释或意见后,再行认定问题性质,并出具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部门对拟披露的问题事项,如业务部门能及时整改纠正,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结语

跟踪审计作为被广泛应用到建设项目的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发现问题,防范风险,避免投资失控,强化投资效益,还能保障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和顺利推进。要做好跟踪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对跟踪审计风险点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跟踪审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帅, 胡广琴. 跟踪审计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34):398-398.

  2.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Z].国资发改革〔2006〕108 号.

  3. 于秋红, 开展政策措施 落实跟踪审计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 企业界, 2017(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