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3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分析

朱超 安丹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 0021

摘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评价属于保障内部质量体系当中的一个基础性单元,在对课程教学予以改革的推进进程中,目前广大教育者已高度认可及普遍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追求卓越教学、提高高校教学效果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此种教育理念会为课程教学评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改革高校课程教学、建设主义认知理论等观念入手,对目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背景下改革与创新课程教育评价体系的对策予以详细分析,确保可以建设一个持续性发展的成果导向式高校课程教学体系,为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协助作用。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前言:针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评价工作,主要是将学生学习能力或者是学习成果作为导向而设计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而对课程教学持续做出改善。设计与实施课程目标、评价目标达成度、不断改善等成果导向所组成的评价课程教学闭环系统。可以说,通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为教师掌控课堂、教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协助功效,达成科研育人、融合科教等目标,并且达成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成效,实现学生发觉问题、研究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的有效强化。

一、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评教属于以往高校评价的主要内容,普遍是评估教师授课的质量。通过高校教务部门所组织的管理人员或者是教学督导专家,前往课堂聆听教师授课,从而对其做出评分评价,或者是向广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教师授课的情况作为依据,做好评分评价。通常的情况下,课堂秩序、多媒体或板书、授课内容、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属于评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普遍对教师的授课表现有所重视,特别是重视评价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熟练运用教学内容的程度等,然而,对于评价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更新课堂知识内容、学习成效却缺乏高度的关注,并且,学生在评价教师方面,也会存在过大的主观随意性[1]

现如今,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效,普遍采取课程考核的分数,期末测试成绩占据70%、平日成绩占据30%,或者是由其他相关比例组成,然而,考核试卷的分数,难以对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的情况作出充分反应。例如:在表1中,两个班级测试试卷相同,A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6分、B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分,通常的情况下,认为A班成绩高于B班。然而,对各个部分的成绩进行细致观察,能够了解到:在第四大题(作图题)以及第三大题(综合分析及应用)方面,A班明显比B班得分率低,同时,综合分析及应用的得分情况比及格线低,可以说,A班并未达成课程目标所要求的作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虽然B班的总成绩低于A班,但是,各个部分的考核成绩均已达成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不可单纯的依靠试卷考核总成绩来表明A班比B班的学习效果、教学成效高。除此以外,现如今所安排的课程考核,并没有评价学生设计能力、团队精神、表达等专业素养以及非专业能力的养成情况,难以对专业课程教学所要求的学生评价12项毕业要求目标有效达成。并且,在组织管理中,以往所采取的评价形式,均是由高校内部的教务部门负责,条目细、制度多,难以对学生能力产出有所重视。可以说,以往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会导致教师应付多、压力大,无法实现教师教改热情的充分激发。

表1 相同专业考核试卷A、B班级成绩情况对比

班级

类别

基本概念

简单题

综合分析及应用

作图

总分

试题分值

20

20

15

45

100

A班级

平均分

19

19

11

27

76

得分率

95%

95%

55%

60%

76%

B班级

平均分

15

14

12

31.5

75

得分率

75%

70%

80%

70%

75%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达成性原则

对于主义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建构,其重心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普遍认为,重视评价知识建构远比重视评价结果要更加关键。针对于“最终成果”而言,并非对学习的过程有所忽略,反之,对于学生如何可以在心灵深处内化学习要更加关注,同时,对各种成功机会的创造、包容性成功有着充分的强调,通过此,来逐渐指导学生达到“顶峰”的成效。

达成性评价同比较性评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往的课程教学对于比较性评价过度强调,会在班级学生中做出不同等级的划分,如优、良、中、差等。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于自我比较重点强调,并非比较学生之间的情况。对于学生可否达成自我参照标准作出强调,在评价的结果方面,采取“通过或未通过”、“达成或未达成”、“符合或不符合”等方式代表评价的结果[2]。目前,由于对各自学生的个性化标准予以参照,并非各位学生之间一致的标准,因此,在评价结果方面缺乏良好的可比性,难以用作对比。

而针对于达成性评价而言,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评价课程教学的真正成效,同时,对于评价教师课程教学的过程也更为重视。经过评价教师课程教学的过程,可以达成全面监控课程教学过程的目标,进而确保教师能够对课程教学做出良好优化。可以说,达成性评价,除了评价认知目标以外,还对评价情感目标有着高度的重视。在一门课程中,好评获取的标准不应该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有所局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也要更为重视,促使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发展性原则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而言,主要是将人的发展作为依据,从而设计课程的一种核心化理念,在此教育范式下,评价课程教学时的根本目标就是推进教师及学生的发展,对以往所采取的课程教学评价对于选拔及甄别过度强化的不足之处、局限之处做出有效突破,确保评价在提高教师、改善课程教学实践、推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真正的功效[3]。由此可见,在对评价课程教学的指标体系予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发展性原则始终坚持。

针对于发展性评价来讲,具备重视个体差异、关注主体多元、强调互动及参与、注重教学过程等特点,发展是其根本的目的,而并非只是评判或选择对错。通过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可以确保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理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确保教师能够靠拢行为向课程、数学思想的目标要求,从而持续优化及调控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协助教师探寻更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最后为全面发展学生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4]。可以说,对发展性原则予以坚持,就是在对功利化、静态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保持反对态度,并且通过反对评价,来对教师直接作出评分定级、平差或者是评优[5]。除此以外,坚持发展性原则,还能够对以往采取刻板化、单一化标准对全体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的局限场面。避免束缚到教师的课程教学,以求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的功能以及评价的调节。

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一)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评价内涵

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依据,其评价课程教学达成度必须要以学生能力产出以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切入点,在学生成效中聚焦评估的对象。针对于教学内容来讲,主要决定于学生的能力产出,能力分解是教学方法的来源,达成目标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的成效。学生管理、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内容,均需要同学生预期的成果目标相围绕来实施,保障动态化、开放化的课程体系[6]。同时,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视,主要包含社会与安全、团队与个人、运用现代工具、研究分析问题等处理复杂性问题的全方面能力。

成果导向主要对教学及考核、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明确预期课程教学目标有所关注,对四个问题予以解决:(1)课程教学目标如何明确,教师为何教学;(2)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对教师如何教、教什么等问题予以明确;(3)如何达成评价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为主体,对教师教学质量予以评价;(4)如何采取评价结果改善课程教学,对课程教学及总结的内容作出明确。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针对于课程目标而言,主要是在结束课程期间,学生可以养成社会责任、相关素养、专业能力的成果或者是产出。在设计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同分解的指标点、毕业要求相结合,达成指标点或者是毕业要求等教学的环节以及课程目标。所谓的毕业要求,就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所可以达成的预期能力。

将课程目标作为导向,同学生产出能力围绕及聚焦,从而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等课程策略予以设计,同时,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将学生的能力差异以及课程目标作为依据,通过需求的层面入手,对教学内容予以选择,并且根据需求及内容,围绕项目与问题,从而采取类型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是将预期课程的能力产出或者是学习成效得以实现的核心。通常的情况下,课程目标主要包含:(1)将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作为目标,主要采取以讲解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充分培养学生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主要采取以问题为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3)主要对设计或开发处理方案的能力作出培养,主要采取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工作;(4)主要采取理论授课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且邀请专业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对及时创新课程内容予以保障,并且适应技术的发展。除此以外,课程组还需要对案例库予以编制,转化最新国内外研究动态、科研成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相结合,经过研讨,对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作出培养,实现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及总结

评价达成课程目标程度方面,主要在于评价不同能力的指标点,属于持续改善与达成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样,也是我国各大高校目标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必须要将不同能力指标点的考核要求与特点作为依据,对口试、作业、项目案例、问卷、报告、测验、试卷等多元性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予以设计,从而对学生达成不同能力的实际状况做出良好评价。针对于课程总结而言,主要是将学生达成及产出不同能力情况来对教学成效作出评价与不断改善的一种形式。

首先,必须要保障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具备合理性。不可在题目类型、试题覆盖面、试题区分度以及试题难易度等方面局限性评价,更为关键的是对考核内容是否匹配能力产出作出评价。并且对融合科研程度、考核内容与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同课程目标相对应做出评价,从而对教师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对实现课程目标予以保障作出正确评价,并且,也评价好在课程教学中各个目标点所占据的权重。

其次,必须要对课程达成度以及课程目标点作出分别计算。在考核完成的前提条件下,对学生相关的学习成果评估数据或者是成绩予以体现的内容收集,从而以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方式,对达成各个课程目标的程度与情况作出统计分析。通常的情况下,在评价课程达成度方面,具备两种形式,即间接评价以及直接评价。所谓的间接评价形式,主要包含调查问卷等,从而对学生学习的成效作出间接性的评估及推测。所谓的直接评价形式,主要包含研究性学习报告、口头报告、课堂测验、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等,可以对整体班级中学生达成能力的程度进行测算,对达成课程目标的情况作出评价。在同一个目标中,如若具备诸多种考核形式,就必须要采取按比例累加的形式,对此项得分予以计算,并且对高校授予学位的标准作为依据,大于70%的得分率,则表示达成。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目前属于较为先进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对此理念作出了多年的研究分析、探索实践,促使此理念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模式以及理论体系,对高校改革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予以指明。现如今,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对多种模式以及多元化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形势作出全面展现,主要对互相包容过程、有效结合量与质做出了重点强调,对潜在性、个性化、经验性的价值长处以及实证与系统明确的优势有所兼顾,属于日后改革所有高校课程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我国一些高校的部分课程教学中,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已得到落实与实践。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身为保障内部质量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教学评价在促进改革高校课程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关键作用。为了能够确保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对发展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作出良好适应,就必须要通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视域,对改革与创新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积极予以探寻,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达成从监控质量转变为持续改善、从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学科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这三个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馨月.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探析[J].大学,2021(27):51-53.

[2]符兴源,孙昊楠,秦童,洪丽,张莉莉,樊金萍,刘慧民,邹铁安.以OBE为导向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140-144.

[3]许淋萍.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34-35.

[4]柳亮,罗利,容敏华,何融泉,陈罡.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1):15-20.

[5]许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1):46-48.

[6]张立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9):47-49.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824.3。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编号: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