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李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十九大的召开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科学地为高校政治教育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指导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两大主体,二者协同育人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尝试在深入分析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进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具体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李振 1992年11月 男 汉族 山东青州2016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生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所需人才。高校思政教育是育人的主要途径,辅导员在育人中也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育人与辅导员育人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相互割裂的问题。两者在育人方面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育人效果成效不显著,不利于高校教育实现根本任务。新时期大学生表现出一些新变化,高校在育人中应当做出调整,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能够在育人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更快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好两支育人队伍的关系,建立相关平台促进两支育人队伍之间的沟通交流,健全有关机制来保障两支育人队伍的协同,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精度和辅导员管理、服务育人的深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理论教育更为侧重,而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对于日常管理及实务性的工作更为侧重。这两支育人队伍虽然有着明确而清晰的分工和截然不同的侧重点,但两支育人队伍之间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他们有着一致的任务,那就是因势利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二者必须要做好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环环相扣,社会文化格局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发展的格局通过网络、移动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工作发展方向,所以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能够在育人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更快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问题

1.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针对性不足

高校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普遍紧张,思政课多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导致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政课教师没有在沟通交流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缺乏对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了解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容易陷入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情感,这也将削弱思政课教师在理论传授中所发挥的育人效果。另外,高校思政课存在手段守旧单一的问题,难以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反应冷淡,缺乏积极性,且经常会因为感到思政课无聊而逃课。这种情况下,高校虽然一直在进行思政教育,成果却不显著,导致在育人方面出现瓶颈,思政课引导人和塑造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2.辅导员管理育人的效果尚待提高

辅导员队伍出身专业的多样性导致整体理论功底薄弱,在实际工作难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育人工作,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研读和品味上略显欠缺使其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导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在方式方面出现了简单化、流程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3.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间协同乏力

两支队伍育人不够积极;在主观方面,思政课教师觉得自身对学生的管理及服务等工作不够了解、能力有限,认为自己无法参与到辅导员所擅长的学生工作中来;而辅导员则对自身学术能力和理论水平存疑,觉得自己不能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两支队伍的不自信影响了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两支队伍缺乏有效沟通;两支育人队伍在高校中一般由不同部门管理,由于两支育人队伍工作性质的不一致且分属于不一样的管理系统,管理的分割弱化了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两者在育人的过程中都缺乏针对性,存在教育空白的现象。

两支队伍的协同缺少保障;虽然各高校建立起了校党委领导、校党委和校行政共同管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但通过机制建设来提高两支队伍育人效果的成效不佳,主要表现为缺乏人、物、财等方面的支持,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作为保障,导致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无法真正落地。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和对策

1.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念

在方向上实现协调一致;育人工作产生更大的合力并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进行,两支队伍必须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内容上实现优势互补;思政课教师除对教材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外,还应充分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辅导员适当参与到思政课的讨论环节中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

在过程上实现有效衔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知、情、意、信、行要素有机组合和规律运动的过程,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在课堂上得到解答。

在方法上实现有机联动;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都应是促进“知道”到“悟道”再到“体道”的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促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为导向。

在考评上实现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是有效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重要保证。将思政课教师的主管部门评价,辅导员的主管部门学生工作部(处)以及辅导员所在的院系评价,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的评价,思政课教师所教的学生的评价等纳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学期、学年的考评范围。考察范围中加入两支育人队伍在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协同的考量,并加入两支育人队伍的之间协同中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质与量的考量。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对于两支育人队伍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内容进行不断改进,科学严格地考量评估两支育人队伍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加入协同育人的考核内容。

2.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

组织管理机制;高校需要建设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制来解决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一直以来相互分离的状态。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团体活动,从而实现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育人方向的同向同行,提高两种育人队伍协同的工作效率和育人实效。

引导发展机制;健全发展和激励的有关机制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重要动力。建立健全奖励和惩罚的机制,通过以监督促协同、以考评促协同、以激励促协同等多种措施提高两支队伍协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协同的育人良好氛围。

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加大对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资金投入,设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专项资金。该资金用于解决硬件建设、运营、管理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等问题。就资金等管理和使用方面,学校层面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文件《实施监督,以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纳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学期、学年的考评范围,为有效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作重要保证。应努力从原来的单一化、简单化、粗略化考察逐渐向综合化、立体化、科学化转变,不再以本部门的考核评价作为考评结果的唯一来源,而是由统一领导的党委宣传部牵头,在考评中增加二者协同育人的考量,同时将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学生对教师育人的总体评价纳入考评范畴。在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也应当考虑具有相应年限交互履职的经历及工作成果。同时,可设立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专项奖,从而提高两支队伍间协同育人的意识,增强协同育人的有机合力,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3.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实现两支育人队伍的在科研上的协同需要搭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科研协同平台,这样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两支育人队伍的优势互补,在思政课题中辅导员为思政课教师补足实证研究的短板,思政课教师则为辅导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辅导员可以按照自身专业背景选择研究方向与思政课教师合作,或者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起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项目研究,思政课教师负责理论研究,辅导员可负责提供案例分析、访谈等。两支育人队伍通过在科研协同中相互借鉴和学习,加深育人双方的了解和理解。

各阶段平台;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的平台。平台建设可以根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的程度、广度和深度分为三个层次,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两支育人队伍常态交流平台的建设。

新媒体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主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管理和平台建设,通过两支育人队伍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的协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公众平台,分享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的故事,营造二者合力育人的积极氛围,促进思政工作的顺利推进,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四、结语

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任务。对此,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实施十分关键,充分发挥两只教育队伍融合的优势,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现教育主体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明确协同育人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报告2017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沈壮海,王晓霞等著,2017

  2. 张宝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3. 刘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探讨———基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视角[J]理 论 观 察,2015

  4.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途径[D].宋静,何惠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5] 邓卓明,姜土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6] 张文强.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5

[7] 欧阳煜.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国际公关.2019.07.15

[8] 张文强.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5


基金项目:202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会专项课题“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231-E3-0504-21-0101)保留基金项目:202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会专项课题“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231-E3-0504-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