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

尚晓燕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步入新常态之际,进一步讨论产业竞争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入手,结合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推导分析,并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以知识产权确立和有效保护为动力系统的新钻石模型。

关键词:交易成本理论;知识产权;钻石模型

一、引言

对于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传统经典的有静态的优势理论;战略学派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突破性的钻石模型,后来的学者对波特的模型不断进行了演变和拓展。事实上,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大卫·李嘉图认为国家或者区域应该选择劳动生产率上比较有优势的产品进行生产,从而发挥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从动态竞争的角度来看,以资源为主要考量对象的静态竞争优势理论显然忽略了人和组织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把国家和区域的竞争看作是相对静态的资源禀赋或者劳动生产率竞争,这适用于农业经济时代或者早期的资本主义时代。但实际上在现代公司背景下,国际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的双方或者多方根据自身的条件,外部的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不断调整竞争战略,并试图建立起产业竞争优势。

考虑到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迈克尔·波特认为:各个产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会特别有利于某些产业的发展,造成这些产业特别发达,同时特别阻碍另一些产业,使其变得特别落后。为了对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他提出了一个“钻石模型”,认为有四大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和两大重要变量(如图1所示):

61b6e703214a3_html_6c060f97236aaaeb.jpg 、波特钻石模型的变形研究

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竞争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研究方法突破了已有的静态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

论分析范式。但是诸多学者认为波特的模型在

现实世界的适用性存在问题。波特的模型对于解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很有说服力,这些国家自身具有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有的缺乏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的缺乏资本、技术要素等等,这些国家应当如何建立起竞争优势,波特并没有给出答案。针对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各个国家的学者进一步拓展了钻石模型。相关的研究包括:Rugman等人将波特的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加拿大分析的双钻石模型。加拿大本身经济体量小,加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加拿大突破小国经济的瓶颈提供了制度上的条件[4]。因此,Rugman的双钻石模型是针对加拿大的情况作出的变形,不具有普适性。Moon等人将Rugman的双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所有小国经济分析的一般化的双钻石模型。认为小国经济受着国内和国际双钻石的影响,以韩国和新加坡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一般化的双钻石模型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更适合分析小国经济。Cho以韩国为例构建了九要素模型,使其在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具解释力。这些文献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变形,更多的是站在适应本国的环境的角度上。国内学者对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大多是应用上的创新,芮明杰对于波特的模型做了理论上的创新(如图2),为波特的模型加上了一个核心,即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应该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并认为已经有这样的案例,即它的要素禀赋、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市场结构形态不一定很符合波特的要求,但相应的产业确有相当大的竞争力。这一观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本。但是知识吸收和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芮明杰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并且忽略了我国的特殊的制度环境。

61b6e703214a3_html_76215dd3654d5a14.jpg


2 芮明杰的新钻石模型

三、新钻石模型的技术创新的动力

本文认同芮明杰的新钻石模型,但是对于新钻石模型的动力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企业创新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传统的技术创新的动因问题,学界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推动论和拉动论的一元动力模型,以及推动拉动综合论的二元动力模型。后来又出现了多元动力模型以及综合动力模型。

W.Ogburn(1933)认为,虽然社会需求对于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知识和技术的社会积累。后来亦有很多学者支持技术推动论R.Coombs等(1989)认为创新可以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并形成经济发展的崭新势头。森谷正规(1985)也认为,正是一系列革命性的发现,为重大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掀起了滔滔不绝的技术创新的洪流。J.Schumpeter(1991)认为,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G.Basalla(2000)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发明创造了对汽车运输的需求。而需求拉动论则认为技术创新源自于市场需求。J.Schmookler(1966)通过对美国铁路等四个行业的研究表明,投资与发明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投资变化领先于专利变化,而投资变化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引起的,因此在技术创新上,需求拉动因素要先于技术的推动因素。斋腾优(1979)、F.Scherer(1982)以及Roberts(1999)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并支持了这一论点。推动论和拉动论各执一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创新的动力问题,但是这两个论点都是从外因去解释,并没有落实到外部的驱动力如何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的内部动力。

从需求拉动论和技术推动论逐渐演化出折衷论。Nelson R.(1959)提出了即“需求——成本”论,即无论是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都是以预期利润为导向的。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将使技术创新失去动力。C.Freeman(1997)认为创新是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可能性的富于想象力的结合。N.Rosenberg(2004)指出,科学技术同市场需求一起,在创新中以一种互动方式起着核心作用,忽略任何一方都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和政策。实际上折衷论的学者已经发现了,无论是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或者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对于企业来说,主要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动产生了商机,将会给企业带来预期利润。新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认为在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企业家精神是不够的,预期利润的引导以及知识的积累是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魏江认为促使企业重视技术能力的积累、实现技术创新的第一内生动力是追求利润。

根据上述文献的研究,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预期利润。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利润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企业在考虑是否要进行创新时,会对预期利润加以评估。从而我们得出结论,要保证企业创新的动力,则需要保证企业的预期利润能够顺利实现。

四、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新钻石模型的建立

企业进行创新,最终成果希望通过经济利益体现出来。创新为什么会有利可图,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因为创新而变得更有竞争力。

1.预期利润的实现途径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的实现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高额的市场回报,再一个是创新成果的有偿扩散和转移。高额的市场回报是由于其创新成果的独占性,建立起竞争的壁垒而获得超额的利润。创新成果的有偿转移和扩散,即以转移创新成果使用价值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转让、许可、信托和以转移创新成果使用价值为核心的创新成果的资产证券化。

因此,要实现预期利润,首先要确立产权和维护产权,以形成产权的独占性和排他性。这样能防止创新成果被复制和抄袭,从而建立起竞争壁垒而获得超额利润。另外,在创新成果得以确立产权和有效维护的前提下,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相关的成本费用不能太高,否则创新成果无法顺利进行有偿转移和扩散。

2.基于产权的交易成本

狭义的交易成本是指:合约准备的费用,决定签约的费用,监督和合同履行的费用,这是基于市场交易而产生的成本。埃格特森将交易成本界定为实现个人交换,对于经济资产所有权的确立和排他性权利的费用。巴泽尔将交易成本归纳为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24]。柯武刚认为交易成本是建立和维护产权的成本、视为执行交易功能的成本,是在交易中为界定保护实施产权而消耗的资源的总和。这些以产权为核心的交易成本的定义,显然扩大了交易成本的范围。基于这些定义,本文认为基于产权的交易成本是指确立和维护产权以及执行交易功能所需要的成本。从预期利润的实现途径来言,只要有效降低产权的交易成本,预期利润则可以顺利实现。

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知识产权。根据上述基于产权的交易成本的定义,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是指确立和维护知识产权以及执行交易功能所需要的成本。

3.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

确立和维护产权的成本是指为维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性以及监督和发现不当使用并且进行制止的费用。这包含了申请专利以及专利持有的相关费用;监督他人未经许可而不当使用知识产权的费用;发现侵权行为发生时,进行制止的相关费用,如诉诸法律的相关费用。

执行交易功能所需要的成本是指合约准备的费用,决定签约的费用,监督和合同履行的费用。但就知识产权而言,前提是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否则交易无法进行。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执行交易功能所需要的成本和其他产权执行交易功能所需要的成本并没有什么不同。

综上所述,按照目前中国的现状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现实中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昂。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除了自身设置的一些保密措施外,很难检测和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其中诉诸法律的成本尤其高,费用昂贵、举证艰难、诉讼周期长,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么高的成本。因此,技术创新的成果很难形成排他性,难以获得与技术创新所要承受的风险和成本相称的超额利润,知识也无法有偿转移和扩散。

4.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新钻石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述分析,如果知识产权不能确立和有效保护,则企业的预期利润无法实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样,芮明杰所建立起来的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钻石模型[7]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在新钻石模型基础上加上一个动力系统,即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如图3):

61b6e703214a3_html_4e2d4e2faf4b9bba.jpg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新钻石模型

基于图3,就是说只有依靠着对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创新这个核心才能有效运转起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和市场的职责界定较为明确,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因此波特以及芮明杰在论述的时候并没有就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做区分。本文认为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构建钻石模型其他要素的前提。产权的确立和保护是进行交易的前提,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前提,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是能够保证创新这一核心有效运作的前提。否则,创新的成果很容易被模仿和抄袭,那么创新是无法带来收益的。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对于创新的态度是消极保守的。钻石模型其他要素构建得再完善,如果企业陷入抄袭模仿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都将成为难题。

五、结束语

本文所建立的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新钻石模型,是在对波特钻石模型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推导得出,波特的钻石模型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并不具有普适性。芮明杰认为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才是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因此,其将波特的钻石模型加上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即为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本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推导得出: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驱动力是预期利润,预期利润的实现主要依靠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因此,本文在芮明杰新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动力系统: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知识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研究,16JDSKL04

作者简介:尚晓燕,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