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修复改善野生动物生境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基于生态修复改善野生动物生境的路径研究

杨亚维 李勤刚

永寿县林业稽查防火队 713400

摘要:当前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修复也成为时代课题。生态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具有直接影响,一旦生态失衡会破坏动物生存舒适圈,如果得不到科学的修复,人类的生存也终将受到影响。而在生态修复中野生动物生境保护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生态修复除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应该对非保护区和湿地等野生动物的其他生境进行保护。本文主要就生态修复理念下如何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境问题进行探讨,明确生态修复支持下野生动植物生境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生态修复;野生动物;生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物种恢复。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承载体,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的生境已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已“两山”理论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修复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建设的大环境,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与修复也在生态修复工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做好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高度重视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研究,积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科学修复,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让森林资源、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产生良好共赢互利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失衡与生态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失衡与生态破坏是人类违反自然法则的必然产物,是自然反馈人类的生存效应。生态失衡直接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组分缺失,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发生障碍,信息流阻塞,间接影响野生动物有的生长环境、生存空间,而这种影响主要是改变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打破其生长生存的生态平衡,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土壤、地表径流、水资源等,对野生动植物生存来说是不小的考验[1]。生态失衡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结构发生质变,土壤养分失衡,土地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大面积人工裸地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失衡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受到冲击,地面裂缝、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改变,水循环调节失衡,影响动植物使用。人类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导致森林植被的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区域环境的变化,造成许多生物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工业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气污染,酸雨形成等,对生态系统和土壤、地表植被等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光污染影响昆虫的趋光性改变、夜行性动物繁殖、鸟类迁徙偏离航线等[2]。以药用及珍稀野生物资源为主的医药资源过度采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生态失衡。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盗杀,使我国的野生动物贸易成为全球第三大非法贸易国。除了动物,野生珍贵树种、野生药材植物也难逃人类的魔掌,水杉、水松、红木、黄花梨的大量盗采,引发了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人类的非法渔猎、捕捞、盗采和残害,也已成为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

二、生态修复改善野生动物生境的路径

2019年党中央将“加强生态修复”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中,概述我国在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水资源保障面临挑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野生动物生境研究,生态修复功能建设等方面,探讨生态修复改善野生动物生境的路径。

(一)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建设,改善野生动物生境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以为野生动物营造出一个相对安全又健康的环境,供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生活,为其生存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还能提高野生动物的繁殖效率和生存率,特别是对于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各种偷猎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率,物种破坏现象会得到缓解,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野生动物的综合观察搭建平台,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记录野生动物的生存习惯,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空间,也对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顺利发展有积极作用,还能增加物种多样性,保证生态链的健康平稳发展[3]。野生动物生境保护也应在现有保护区内,以保护区的主体功能为重点,落实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森林抚育管理等工作,扩大林区面积,关注森林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保护区限量采伐体系,通过控制用材林采伐量,规避过早采伐,适当增加近成熟林面积比例,以发挥林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作用,实现成熟林单产的提升、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获得理想的效益回报。特别是针对成熟林面积在30%以下的县、区、林场,制定有效举措[4]。重视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建设,在生态修复建设与森林种植中明确建立落实好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方向,保护自然资源、珍稀动植物、特殊生境等,维持生态平衡,让各类自然保护区积极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滋养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还需要在保护区内开展各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提升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近年来,我国在现有自然保护区规模化建设的同时,设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加大生态修复工程和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的力度。随着我国实施的大规模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工程大大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

[5],野生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落实生态修复工程,保护野生动物生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出台法律政策要求停止天然林的商业采伐,使得野生动物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支持,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护,不管是物种数量还是物种种类都明显回升[6]。现阶段,我国以由绿化造林的传统生态建设理念转变为生态修复工程的新定位上,以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为主,国土空间规划、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等以成为现阶段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合理确定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地块和实施规模,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科学选择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优化配置森林植被,积极营造混交林。建立完善后期管护制度,加强新造幼林地封山禁牧、抚育管护、补植补造的工作。积极发挥自然公园的生态功能,确保自然公园内的珍贵自然资源及其承载的生态、景观、文化、科研价值得到有效保护。落实管控制度要求,对受损严重的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进行维护修复,间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境和栖息地。结合现有野生动物生境,选择就地保护的措施,开展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明确生态保护的警戒线。将非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域,精准修复野生动物生境和栖息地,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三)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整治工作,扩大野生动物生境。

湿地生态系统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良好的湿地环境可促进湿地野生动物健康生长,野生动物对维持湿地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湿地与野生动物,有助于建设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是综合性、复杂性及连贯性的工作,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紧密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程度高、生态功能退化的天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质量,改善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利用生态过程消除污染负荷,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和更新。主要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与利用法律制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增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等措施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7],综合运用3S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构建湿地资源监测平台,全面、及时、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生态动态变化情况,以此来扩大野生动物生境保护范围。

结束语:鉴于生态失衡和破坏对野生动物生长的系列影响,必须基于其生态修复工程的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修复举措,还野生动物良好的生长生存空间。因此基于生态修复积极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境的路径探讨也应持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黄萌. 保护野生动物 共建和谐社会——访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黄晓凤[J]. 农村百事通,2020(09):4-10.

[2]卫丁尹无.光污染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照明[ ].2019(2):47.

[3]常玉军.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探讨.花卉[ ]2021(08): 288-289

[4]韩春荣. 乌海市多措并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J]. 内蒙古林业,2018(04):14.

[5]绿文.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 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J].国土绿化[].[2020](12):6

[6]罗东. 西藏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法律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 7 ]汪迎春,赵玉连,张志麒,金胶胶, 马国飞, 莫家勇,熊欢欢,王磊.几种典型湿地的生态现状与修复策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0](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