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小家”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党群小家”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申川

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党校, 408400

  黄淦村位于南川城区东北1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社,有农户825户2669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01户410人。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74人。黄淦村发展落后,基础薄弱,是市级脱贫攻坚定点攻坚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2019年,黄淦村党委从本村实际出发,探索创建了以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为目标的“党群小家”,织密治理网格,激活“神经末梢”,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组建党建小家,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

黄淦村的落后表现在方方面面,村党委通过反复调研分析,最大的落后是意识的落后,必须着力破解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干群联系不密切、村民参与积极性低、自身发展动力弱等根本问题,以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组建“党群小家”,把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把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焕发出来。

——宣讲发动齐参与。按照“组织网格连每家、党员群众紧团结、村民自治齐参与、小家互助显力量”的小家组建原则,首先是做好党员干部的工作,凝聚共识,让他们在“党群小家”建设中走在前面,引领带头。着力凝聚群众共识,针对不少村民对组建小家无兴趣、看闹热的心态,由村党员干部组成“五进农家”宣讲队,深入到村落院坝开展宣传动员135次,走家串户1071次,说目的讲道理,说今天话明天,拉家常问冷暖,说身边的人、道身边的事,细雨无声,春风化雨,村民纷纷转变观望态度,踊跃报名参加党群小家,不少长年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积极报名参加。

——因地制宜建小家。“务实管用、易于集中、便于活动、利于治理”是黄淦村“家群小家”建设的显著特点,根据“居住相邻、感情相近、兴趣相投、从业相合”组建要求,全村创建了16个党群小家,其中邻里互助小家10个,文化活动小家(学习、坝坝舞、歌咏)3个,产业发展小家(养蜂、种植、手工编织)3个,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

——选优配强组团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群小家按照“4+N”构成,由“1名村社干部+1名党员+1名村民代表(或致富能手/乡贤能人)+1名志愿者+N户农户”共同组成。选优配强小家工作团队,由各小家推选思想觉悟高、群众威望好、热心办实事的成员组成小家理事会,设家长1名,副家长1—2名,骨干成员5名,负责小家常态化运行。构建起以村民农户为主体,党员干部为引领、各类乡土人才和志愿者为骨干、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辐射周边村民450户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了“村党委-党支部-党群小家”的三级网格体系,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二、丰富小家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党群小家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常态化开展小家活动才能保持生命力。他们从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学习教育、洁美家园、就业创业、邻里守望”四大问题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大互助”活动,架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

——学习教育互助。学习宣讲是党群小家开展得最多活动。利用“坝坝加油站”,每周组织邀请退役老兵、道德模范、百姓名嘴、专家学者等进村入户开展基层宣讲50余场。以“微宣讲+红色故事”、“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政策发布”、“微宣讲+农技培训”、“微宣讲+红色电影放映”等形式,开展“微宣讲+”活动100余场。激活农村文化活动,各小家利用传统节日,互赛互比,开展非物传承活动105次。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思想觉悟。

——洁美家园互助。人居环境是党群小家组建后发生的最大变化。党群小家通过制定农户环境卫生评分标准,组织小家成员每月开展文明卫生“互评互学”。70多岁的贫困户刘高祥因病致贫,精神不振,人禽同屋,鸡屎满地,小家志愿者到他家做了两次示范大扫除,让顿时醒悟,督促自己天天坚持做清洁卫生,两个月后就评为“最清洁户”。今日黄淦,环境优美,村容整洁,鲜花绿树,家家干净,成为了人见人爱的洁净家园。

——创业就业互助。创业就业是小家成立后着力最多 的工作。创业就业小家邀请东街文创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小兰,向村里留守妇女、老人传授手工绳结编织技术,所编织的手链、拖鞋、竹制品等,适销对路,带动了十余户村民致富。贫困户马晓峰想在家养蜂增收脱贫,但所养蜜蜂死亡率高,一时毫无办法,党群小家志愿者为其请来养蜂专家作一对一技术指导,年收入超过3.5万元。2019年,黄淦村以人均纯收入1.8万元顺利通过了复核验收,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邻里守望互助。邻里互爱、守望相助是小家成立后最具深远性的改变。党群小家在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打糍粑等民俗活动,在农户时节帮助困难户插秧收割,在发生邻里矛盾时说服调解,在村务讨论中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在疫情防控中家家上阵、人人参与,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次,形成困难互帮、矛盾互解、邻里互助的新气象。2020年5月15日,红树湾党群小家,帮助小家成员彭应华插秧3亩,解了他因病不能生产的燃眉之急,而类似故事在今日黄淦村已是见惯不惯,数不胜数。

三、建立三大机制,实现党群小家“地久天长”

——互评互比机制。一是每月开展环境卫生互评互学,按照《农户文明卫生评分标准》,严格按照21项指标进行打分,对文明卫生达标的小家成员进行嘉许激励,按时兑换积分奖品。二是每季开展小家成员互学互评互比,按参加小家活动时长评选优秀小家成员,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小家成员以时长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三是半年开展小家之间的互学互评互比,根据小家的活动开展得分,评选优秀小家。四是年终开展互学互评互比,评选年度优秀小家、乡风文明标兵和星级文明家庭。

——互联互助机制。一是城乡联动。黄淦村党委与灌坝、鼓楼坝、皂桷井等城市社区党委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以党群小家为载体,采取“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过、实事联办”等方式,引进城市党建资源,助力乡村治理。二是村企互动。通过与风之彩超市、乐普生酒店和为民法律服务所等非公党组织签订村企联盟共建协议,利用非公党组织资源为小家成员提供就业岗位、开设特色农产品专柜、提供法律援助,推动双方党建共建资源共享。

——成果运用机制。将党群小家建设情况、小家家长履职情况,纳入干部履职考核。将优秀小家成员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把党员在小家里的带头表现作为优秀党员的评选标准。把村两委干部表现作为干部履职考核的重要标准。

四、巩固小家成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黄淦村党群小家的成效出乎意外,黄淦村的变化更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这一角度看,可以说黄淦村经历了一次“蝶变”。

——从“组织在哪里”到“组织在身边”。党群小家的创建,将“组织建在邻里上,党员融入群众中”,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至家家户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党群小家充分发挥互帮互助功能,让党群活动更有载体,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村民从原来“有事儿找政府”转变到“有困难找家长”。

——从“怎么还不来”到“必须我先来”。党群小家激活了党员身份意识,增强了组织观念,提高了服务群众意识。近两年黄淦村的“三会一课”和庆祝“七一”等主题党日活动,全村74名党员,除了在外务工的党员,出勤率100%,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三年来,黄淦村党员干部带领小家成员,发展晚熟李1300亩、优质稻500亩、花椒200亩、老盐菜基地500亩,为村民创收上百万元。

——从“关我什么事”到“都是我的事”。“党群小家”三大机制打开了群众内生动力之门,激发群众由“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唤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奋进的精气神。三年来,全村共评选出最美小家家庭50户、优秀小家30个、文明户250户、最清洁户210户,小家成员累计提供志愿服务2.5万小时,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每次村里开展活动,大量在城区务工的村民也都特地回村参加志愿服务和村民议事,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积极性明显增强。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