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圆运动学说浅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3

基于圆运动学说浅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邓石坤1 周秀娟2 高培阳3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

2、3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仲景对于该证的症状描述颇多,但并未明确提出其病机,因此历代医家对于该证的理解众说纷纭。本文将基于清代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归纳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基于“圆运动”学说归纳该证病机,能以动态地思维分析该证的症状和方药组成,有利于在临床中灵活辩证,更好地发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彭子益 圆运动 方证分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 147 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被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该方临床疗效确切[1-3]。然而,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却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着重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症状及方药组成,以期能阐幽抉微,为理解该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1.病机症状解析

1.1病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

《伤寒论》原文已明确提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因,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在此不再赘述。值得关注的是该证的病机。

虽然古今医家对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阐释颇多,但是诸家论述有一共识,即“汗下后邪陷少阳”为柴胡桂枝汤证的基本病机[1、4]。彭子益的观点也不例外。他提出:“少阳经病,汗下并施,胆经伤则寒热往来,胸胁满结,脾土伤,则湿生尿短,中气伤则相火不降,烦渴头汗[5]”。根据彭子益的观点可进一步将该证病机概括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6]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阳热降于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5]。这便是彭子益对与相火的认识。根据彭子益的理解,中气的健运,有赖于相火的温煦助力。现邪陷少阳,相火不降,以致中气不运。人体气血运行、相火升降法于自然,应宇宙圆运动法则,故机体亦有圆运动,中焦脾土为其中轴[7]。“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5]”。中气不运,相火上逆更甚。可见“中气不运”与“相火上逆”时常互为因果。最终,“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5]”,机体圆运动不圆,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2症状解析

《伤寒论》原文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证候包括: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心烦。可见该证症状繁多,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难以透过诸多的症状辨别其主要病机。根据上文对该证病机的分析,可将这一些列症状按照病机的层次分为两组,分别为“邪陷少阳”,而未影响到“相火升降”的“胸胁微满结、往来寒热”、以及“相火上逆,中土不运”所致的“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

1.2.1胸胁微满结,往来寒热

少阳处于机体半表半里之间,为阳入于阴,表入于里的枢机。“伤寒五六日”正值疾病变化期,此时误汗、误下,以致邪陷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且少阳胆经自头至足,循耳后,下胸,环胃,循胁。气机阻滞于胸胁,故出现胸胁微满结。“微”提示满结程度不深。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邪盛正衰则恶寒,正强邪弱则发热,故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即往来寒热。

1.2.2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

邪陷少阳,以致少阳相火上逆,邪热内郁不得外泄,上蒸于头部,故见但头汗出;热扰心神,故心烦;相火上逆,而“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5]”。故脾土失于健运,水液积聚成痰,津液无法上承,则口渴。“不呕”是因本证为相火上逆,而使中焦虚寒,“寒主收引”,故胃气闭而不上逆,故“不呕”;痰阻三焦气机,水液输布失常,故可见小便不利。另外,三焦为決渎之官,三焦疏调水道的功用须靠相火来完成。正如黄元御所说:“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8]”今相火上逆,三焦司水液输布能力失常,亦可见小便不利。由此可见各症状出现的原因往往不是“相火上逆”或“中土不运”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因“相火上逆,中土不运”导致的机体圆运动不圆,是动态病理变化造成的结果。

1.3与“胆热脾寒”病机学说的比较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刘渡舟教授将该证病机概括为“胆热脾寒”。并将“口苦便溏”作为主证,为后代提供临床上一个便利之判断基准[9]。因邪陷少阳,故胆经郁热,故“胆热”,相火上逆,脾土为太阴湿土,失于相火的温煦,故易从寒化,故“脾寒”。最终形成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仔细琢磨,“胆热脾寒”与“相火上逆,中土不运”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二者基本病机都为“邪陷少阳”,在其基础上出现一些列病理变化;其次,二者的病位都定在“少阳胆”和“中焦脾土”;再者,通过二者病机,都能解释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一些列复杂的症状。

两者不同的是,刘渡舟教授归纳的“胆热脾寒”,揭示了本证的病性属寒热错杂,但属静态的概括。而彭子益是基于“圆运动”的角度来理解该证,虽未直接指出病性,然通过相火上逆,中焦脾土失于温煦而寒化的动态思维,也不难理解该证的病性,故属动态的概括。

2.方义分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炙甘草、牡蛎、天花粉七味药组成。本证为小柴胡汤证的变证,病位在少阳,故重用少阳证要药柴胡。柴胡与黄芩配伍,以清半表半里治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且柴胡能疏肝解郁,调场肝胆气机。对于黄芩的功效,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还记载其“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误汗误下之后,相火逆,中焦虚,故用干姜、炙甘草、桂枝,辛甘合用,能斡旋中州,温养式微之相火。桂枝能温扶脾阳以助运水[10],故彭子益又言桂枝能“泄小便以去土湿也”[5]。天花粉和牡蛎二药协同清热生津,化痰散结,一则化“中气不运”产生的痰邪,二则舒畅少阳气郁,三则反佐桂枝、干姜,恐其温燥太过。其中“瓜蒌合黄芩以降相火。”[5]

柴胡桂枝干姜汤七药合用便能枢转气机,化痰开解以降相火;疏泄肝胆,调理脾胃以健中土,相火降,中土运,“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人身圆运动恢复如常,则悉症俱除。

  1.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肺癌,并发骨转移化疗后患者1例。

3.1病例资料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张青教授运用此方治疗肺癌,并发骨转移,化疗后患者1例。患者,男,65岁,肺腺癌,伴骨转移。于2018年11月入住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患者已接受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本次入院为行第3周期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口干、口苦,双下肢膝关节冷痛,大便稀溏,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弦,血常规及生化检查与化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处方:柴胡20g、黄芩15g、桂枝20g、干姜15g、炙甘草10g、牡蛎15g、煅磁石15g、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5g、白扁豆30g、仙鹤草30g。患者服药2剂后,口干、口苦症状缓解,下肢感微微发热。

3.2按语

该患者基础疾病为肿瘤,存在气滞、瘀血、痰湿等病理因素,且化疗药物大多寒凉,故影响中焦脾土的健运,中土不运,则相火不降,相火上炎,则出现口干、口苦;脾土失于温煦,则生痰生湿,故可见大便稀溏,舌苔白腻;久之双下肢膝关节冷痛。最终,表现出一派“上热下寒”的临床证候。故辩证为“相火上逆,中土不运”。治以“下潜相火,健运脾土”,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在原方基础上去天花粉,加煅磁石,使之与牡蛎相须为用,为增强潜阳力量,使相火下潜,以助脾土得以温煦。加用小剂量的白术、茯苓、党参,以“四君子汤”的结构,健脾补土,同时加用性味甘淡的白扁豆,甘能益脾,淡能渗湿,甘淡相合[11],与四君子汤合用,寓补于泻,同助中焦脾土轴运恢复如常。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张青教授并未忽视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予大量仙鹤草进行抗癌治疗。现代药理学表明仙鹤草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加速凋亡,直接杀伤癌细胞,拮抗致癌物质,调节宿主NK细胞、TNF、IL-2以及红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出抗癌作用12】。且肿瘤患者为“本虚标实”,大量仙鹤草亦能发挥补虚功效。患者服药2剂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明根据辩证论治,灵活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3.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可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归纳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也能动态的认识该证诸多症状。同时,根据本证病机,也能理解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药组成。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现代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在谨守病机,辩证准确的前提下,灵活化裁,可治疗消化、呼吸、生殖、神经、免疫、内分泌、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疾病[13、14]

参考文献

[1] 刘南阳,李振华.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研究概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01):103-105.

[2] 袁嘉嘉,孙志广,肖君,严晶.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8):1777-1780.

[3] 顾瑞,陆瑶瑶,戴洪山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胆囊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7):64-69.

[4] 林启承,张晓轩,管桦桦等.杨志敏教授从圆运动辨治湿温经验探析[J].四川中医,2017,35(02):1-2.

[5]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322,008,011,021

[6] 刘维浓.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 黄丽娜,张伟.从圆运动理论探讨脾胃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J].中医杂志,2019,60(08):718-720.

[8]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9

[9] 张保伟.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2(01):9-12.

[10]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6

[11] 徐伟超,贾蕊,李佃贵.论脾阴虚及其临证治疗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1):57-59.

[12] 丁维俊,张天娥,王宇等.仙鹤草抗癌活性成分及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6(02):251-252.

[13]石维娟,司国民.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规律的数据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02):238-240.

[14]吕伯中.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慢性羊水过多40例[J].中医杂志,2013,54(15):1327-1328.


第一作者:邓石坤,男,1995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方向

第二作者:周秀娟,女,1991年生,中医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通讯作者:高培阳,男,1969年生,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


1 第一作者:邓石坤,男,1995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方向

2 第二作者:周秀娟,女,1991年生,中医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3 通讯作者:高培阳,男,1969年生,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