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韩朋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2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和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国家对水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是目前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民生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必要之事。基于此,本文就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1 我国河道水环境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的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得以提升,也带动了各大城市的扩建。高速的城市发展自然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和水质造成污染。水资源与土壤资源大量造到破坏及污染,使国内水质出现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国内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处决于重金属和富营养化等问题造成,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和身体健康造成着很大的影响。在对水质进行分析时,不能从单个区域分析,而要从整个城市整体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水资源总量下降。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水资源呈下降趋势,但需求仍在增加。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城市中的水资源不足与浪费现象明显。

2 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的速度上,有些城市存在速度滞后的情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当前,一个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人员的增加,建筑物的扩建,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水环境在治理上未能跟上发展的速度,因为水环境问题越发突出,进行水环境治理时可能会产生其他的负面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城市水环境黑臭河道返黑臭等。其次,水环境治理在投入上也比较大,修复难度大。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对经济的投入需要很大,并且这种投入的费用比修复所需要和大很多,但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只能控制对水环境的破坏,不能实现对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只有恢复生态环境的正常活力,才能确保水环境的正常。再次,“水生态共同体”系统思维与行政分区管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区域整体看,区域上下游本应是自然连接体、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协作体,但由于区域生态特征与自然整体性被行政区划人为分割的现实,不同行政区划在水环境产品与服务一体化供给、水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还缺少实际工作。尽管近年来不同地区关于水生态环境治理及风险防范的相关规划相继出台,但区域之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区域间零和博弈仍然是当前流域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最后,区域内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政府包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当前,区域治理的责任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力量参与不足,制约了非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的发展壮大。此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导致社会有效监督缺乏,也降低了政府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控制外源污染

在一场暴雨之后,河道水的水质污染情况要远远的高出于生活污水的污染情况,不仅如此,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够运用单点源的控制来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因此,在进行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运用到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实际上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属于一种超低压过滤膜,不仅如此,其也是一种前处理以及膜过滤一体化的系统。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将雨水当中存在的污染物有效去除,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将水体进行净化。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中的设备滤芯能够将暴雨进行反复过滤,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累积量。针对于以往传统的驳岸而言,通常情况下只是强调河道的防洪以及水运等等一系列相关功能,这也就意味着以往传统的驳岸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2 控制内源污染

在控制内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运用生物酶底泥修复技术以及机械清淤技术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说就是指生物治理法以及物理治理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快速看见效果、具备非常高的去除污染工作效率,还能够最终达到可持续的目的[2]。如果在进行内源污染控制的过程中,底泥修复存在着低污染附着以及大面积等等一系列的特点,那么在治理的过程中则可以采取生物酶底泥修复法,其主要在于能够激活微生物的活性,能够促使微生物活性的降解能力获得有效提高,而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为今后开展内源污染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3.3 水体自净系统

般情况下可以在河道水浅水区域当中进行常绿矮型的水下草皮的种植,可以在河道水中部或者是深部水域进行四季常绿的种植,在此基础上能够在河道水当中形成水下森林,并且水下森林还具备着易活的特点。想要达到将水体杂质过滤以及沉淀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水当中投入海螺、青虾以及河蚌等等相关动物。不仅如此,河道水当中的浮游生物还可以针对于水中的相关腐蚀物以及漂浮物等等进行摄取,这种情况下能够促使水体的清澈度有效提升。

3.4 生态修复/恢复

3.4.1 水生植被修复

水生植被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藻华防控:①营养竞争、遮光和化感作用,抑制水华藻类过度增殖;②根系固定和输氧,降低沉积物再悬浮和厌氧释放,减少内源污染释放;③为水生动植物提供附着基质和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藻华潜势。水生植被修复宜适时适地采用多种乡土植物,避免生物入侵和基因污染,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3.4.2 水生动物调控

通过生物操纵(经典或非经典生物操纵)增加水体浮游动物或滤食性动物(如鱼类、螺蚌等)的藻类牧食量,以缓解、延迟,甚至是防治藻华。经典生物操纵是放养凶猛捕食鱼类(如鳜鱼、鲈鱼等),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增加浮游动物对藻类的牧食,降低藻华潜势,常用于野生杂鱼较少、轻污染的水体。非经典生物操纵直接放养鲢、鳙等滤食性水生动物,滤食浮游藻类,降低藻类密度。在实施生物操纵之前,应移除罗非鱼、雀鳝等入侵物种,以降低水生动物群落调控失败的风险。

3.4.3 微生物恢复

在河湖治理中,投放细菌、原生动物、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或激活本土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絮凝、竞争、溶藻等作用直接降低藻细胞密度、抑制藻细胞增殖。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碎屑食物链的关键,可降解或富集大部分物质。

综上所述,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开展过程中,运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使得河道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得以实现,不仅如此,对于河道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言也存在至关重要作用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为河道水环境当中的动物以及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而植物以及动物存在着非常优秀并且自然的生态治理功能,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运用能够实现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毅力.水培实验中不同粒径纳米Ti O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8(06):268~277.

[2] 胡小贞.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法及其修复策略[J].中国环境科学,2019(03):374~379.

[3] 周圆.土著微生物原位激活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08):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