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重塑对本专业认识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重塑对本专业认识的调查分析

李 艳 1 汪霞 2

( 1. 贵阳 康养职业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81 ; 2.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

【摘 要】: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文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出此调查分析,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疫情发生以后医学生对于本专业认识的提高以及医学生医学职业态度的改变等。结论是绝大部分在校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重塑了自己对本专业的认识,但是仍有少部分医学生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所以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使命感的教育和医务人员职业成就感的塑造。


【关键词】:新冠肺炎; 医学生; 专业认识重塑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市发现多名不明原因肺炎,随后很快的时间导致全国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性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简称“新冠肺炎”[1]。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1资料来源方法

利用问卷星不记名方式对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其中包括在校学习阶段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以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在校生和实习生当中共收到调查问卷759份,女生638人(84.06%),男生121人(15.94%),临床专业398人(52.44%),护理专业361人(47.56%)。

2.2调查结果

  1. 学生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自己喜欢,主动报考的有353人(46.51%);接受家人及朋友意见而报考的有(31.49%);感觉好就业而报考的有120人(15.81%);自己随便填报的有47人(6.19%)。

  2. 有719人(94.73%)表示疫情的发生使自己对本专业得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小部分36人(4.74%)表示没有得到提升,还有4人(0.53%)没有选择。

2.3结果分析

通过对“疫情发生以后,你作为医学生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多项选择的答案进行分析,有680人(89.59%)感觉医务人员是伟大的,对他们表示钦佩,有637人(83.93%)表示很想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有559人(73.65%)表示有需要也会申请冲到抗疫一线去工作;其中特别有347人(45.72%)表示此次疫情改变了自己之前对本专业的一些片面认识,原本不打算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现在希望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当然也有79人(10.41%)表示通过此次疫情感到了这个之职业的危险性,不愿意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另外还有36人(4.74%)表示对自己影响不大,没有太多想法。

3、讨论与启示

3.1本次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

通过统计得知,绝大部分学生(94.73%)表示疫情使自己对本专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说明我院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着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对专业的热爱是建立在对专业认同基础之上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对医学生的成才和责任心有较大的影响。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行动中,全国各省共调派了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前线[3]。看着医务人员奔赴战场,在一线夜以继日的同病毒搏斗,医学生们是备受鼓舞、激励的群体之一,前辈们们高超的医术、无私奉献的事迹给他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思政课,我们可以从调查的问卷中感受到医学生们由此受到的鼓励。

3.2本次疫情也对部分医学生日后的从医意愿产生了影响

我国高三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一部分是征求了家长或者长辈的意见来填报的,换而言之,就是他们这部分人并未对所填专业真正有所了解,我们的统计当中就有占31.49%的学生属于这样的情况,这就导致部分医学生入学后发现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科目偏难,学习任务繁重,从而不适应医学的学习方式,加之近年来伤医事件频发,社会并没有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尊重,而医务工作又需要经常考试或者考核,曾经的传统观念中医生、护士的工作稳定、收入高、受人尊重,这是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学医的原因[4],而新冠肺炎的发生使他们感到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所以统计下来有10.4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从事本专业。

当然还有一个数据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就是当初听从家长意愿填报的这部分学生中仍然有21%左右的学生通过此次疫情改变了自己之前对本专业的一些片面认识,坚定了自己的择业方向,愿意继续从事本专业,不得不说疫情也对他们的从医意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3启示

3.3.1 借此培养医学生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 国家”二字,有国才有家,对于国家的理解,我们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医学生们是远不及那些新中国解放事业的奋斗者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那样理解得那么透彻,当然未曾亲身经历所以感触不深,但是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可以把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当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那些奋不顾身的“最美逆行者”的身影、那些印满鲜红指印和铿锵誓言的请战书、那些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对本职工作的坚守,都是浓浓爱国为民的深刻体现。能够及时宣传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5],让学生真正理解“国家”的含义。

3.3.2以此培养医学生敬业精术的职业精神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发生,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作为疫情防控“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他们冲锋在前、英勇奋斗,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为医学院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6]。的确,通过疫情绝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表达了充分的职业认同感,我们应该以此来鼓励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专业技能本领,才能像此次疫情“火线”上的前辈一样,救病患于水火、解他人于危难,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7]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本应该是不幸的,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灾害等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让医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临床医学的职业责任、压力和使命,怎样让医学生拥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自身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理解,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EB/OL].(2020-02-08)[2020-03-09].

[2]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不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

[3]中国日报网.武汉战“役”中的铭记时刻[EB/OL].(2020-04-08)[2020-04-15].

[4]陈跃平,董盼锋.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从医意愿[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71-173.

[5]教育部:要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N].中国青年报,2020-02-28.

[6]朱竞若,邓建胜,贺勇等.练就过硬本领造福人民群众[N].人民日报,2020-02-24.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




作者简介:李艳,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教师,本科,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医学生教育及实训研究

汪霞,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医院门诊抽血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