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探究

王洋洋

山东路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3400

摘要:本文简单说明当前房建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振捣施工、浇筑施工以及温度控制等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的操作原理与注意事项,以达到减少、规避结构裂缝问题发生目的。

关键词:房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振捣技术


前言:为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会选用科学且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实现,作为技术的其中一种,通过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并获得更为稳定的工程结构,极具应用价值,对此,需熟练掌握不同技术的操作工艺,为房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

房建工程施工期间,常见的裂缝类型可总结为两种,即可观察到的宏观裂缝、不可见的微观裂缝。其中,前者结构裂缝宽度超过0.05mm,这类裂缝一般是由微观裂缝演变而来,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混凝土结构变形而引发的结构裂缝,在房建施工与投入使用后,建筑结构本身受温度、沉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形问题,并超出混凝土最大拉强度,最终形成可视裂缝。其二,外部荷载过大致使结构承载性能受到影响,增大裂缝产生的风险。其三,混凝土结构次应力引起,一般表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未严格按照所设计的施工模型进行,导致混凝土施工工程不符合相关建设标准。而微观裂缝主要发生于混凝土结构本身,裂缝宽度在0.02~0.05mm左右。该类裂缝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1)骨料裂缝,主要指穿过骨料的裂缝。(2)粘着裂缝,通常指砂浆与石子粘结面产生的裂缝现象。(3)水泥石裂缝,主要为穿越砂浆的裂缝。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微观裂缝表现出分布不均匀、不贯通等特点,且始终在混凝土可承受的拉力范围内,因此,在未出现结构施工问题前,很难被肉眼发现[1]

2房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需使用多种原材料来得到符合施工标准的混凝土,各种原料的配合比以及混凝土本身的结构特点与质量,均可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任一环节存在施工问题,都不利于施工作业的连续、高质量进行,对此,需重视起对原材料的管控,从根本上规避结构裂缝的发生。开展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时,应做好结构强度的设计,将其始终控制在C25~C50之间,并依托于所使用的施工方法,着手于温度、钢筋结构的全面控制。而在设计地基施工环节时,应深度了解滑动层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布置工作,以保证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还需借助可行且有效的外部控制措施,降低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筛选、配置原料时,尽量选用水热化不明显的材料,比如:粉煤灰水泥等,确保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得到保障,还能减少水泥的掺和量。此外,需优化选择粗、细骨料,并结合骨料的匹配等级加以考量,尽可能将骨料细度控制在2.3~2.7mm左右,与此同时,还需对含泥量进行合理控制,一般不超过3%;而粗骨料则需始终保持在5.9~31mm左右,含泥量不得大于1%。根据房建工程施工要求,合理筛选外加剂与掺合料,以此充分发挥出混凝土自身性能,可起到降低裂缝问题发生概率的作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配合比设计工作时,需确保材料坍塌度小于18cm,并合理控制用水量,一般来说,每立方米的混合料中应加入150g水,但最多不得超过170g。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标准落实粉煤灰、矿粉等材料的配比工作,而在执行拌合作业时,需验证拌合物料的绝热温升、泌水率以及可泵性,以此大幅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2.2混凝土振捣与浇筑技术

执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前,需在各台输送泵上安装多个插入式振捣器,并在卸料场所以及斜坡底部设置不少于两台的振捣器,以实现混凝土的充分振捣。一般来说,需执行两次振捣工作,首先,开展上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以达到对下层混凝土平均振捣的效果。完成振捣施工后,需在第一时间浇筑上层混凝土,最后,展开上层混凝土振捣工作,并将振动棒伸至下层,合理控制振捣深度,通常在50mm左右。

振捣作业结束后,需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混凝土下料作业时,应全面控制下料速度,还需全过程执行搅拌工作,达到充分拌合目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确保后续施工有序进行,而在浇筑施工时,应始终坚持分段下料基本原则。此外,还需对混凝土浇筑厚度加以控制,不得超过500mm,并为该项工作配备长木杆与手电筒等基础工具,实现对厚度的检验。分层浇筑时,应先保证下层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后,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并将振捣棒伸入至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位置,确定振捣时长时,应以混凝土表面产生灰浆且不下沉为标准。

2.3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技术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会选在春季、秋季进行,以减少气温大幅波动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且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收缩程度,降低结构裂缝产生概率。此外,可实现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全面管控,避免存在裂缝问题。若需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开展施工作业,需借助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入模温度,比如可在外部增设一层遮阳板。而在浇筑环节中,应做好遮光工作,避免混凝泥直接暴露于强光照射下,加速混凝土凝结速度,从而产生裂缝。但在此期间,应明确不能仅依靠遮光、绝热等手段来达到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目的,还需积极落实现场洒水工作,从根本上降低施工现场整体温度,并始终维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还需做好通风工作,实现热量的有效疏散

[2]

2.4混凝土后期养护技术

后期养护技术的应用可起到降低结构裂缝产生概率的作用,为发挥出技术价值,就需加强重视,确保技术使用正确性、科学性。当混凝土表面达到平整后,需立即在表面洒适量水,紧接着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避免水分蒸发,与此同时,还需在薄膜外层覆盖保温材料。若房建工程位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则需严格控制保温材料覆盖的严密程度,避免混凝土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若日间气温较高,则应掀开保温材料,确保混凝土结构散热均匀,也可以将补水管铺设于塑料薄膜下方,再根据混凝土表面湿润程度确定注水量。此外,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结构初凝前及泌水后均执行多次搓压工作,避免混凝土塑性收缩,当进行最后一次搓压施工时,应采取一边掀开、一边搓压、一边覆盖的施工形式。对于强差劲位置以及其他无法连续覆盖的位置,需使用麻袋等材料达到全方位覆盖的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需静置12h,在此期间,严禁施工场所有作业人员进出,待静置24h后,可安排专业养护人员进入现场,对覆盖材料以及降温设备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养护工作需持续2周左右。

结束语:很多房建施工时,会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强化工程施工质量,但技术的操作较为复杂,若无法保证技术的正确使用,还会引发结构裂缝问题。对此,需重视起原材料质量的全面管控,搭配科学的振捣技术与浇筑技术,促使无缝技术优势与施工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规避裂缝问题给房建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毛立民,王泽彬.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93.

[2]韩红军.浅议房建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J].冶金管理,2020(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