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史”教育,创新思政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加强“四史”教育 , 创新思政课堂

高菲 张静

滁州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厘清“四史”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探索加强“四史”教育创新思政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政课堂;创新


2020年1月8日,国家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在内容上是契合的、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一、厘清“四史”间的逻辑关系

从内涵相关程度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奠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的创建源自党和人民浴血奋战28年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因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四史”的灵魂和主线,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在本质上就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其中,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执政情况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历史。以党史为视角,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都紧紧围绕着党史开展,“四史”就是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从价值旨归上看,以广大人民为中心是“四史”所深刻蕴含的历史逻辑。

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当代学校生接受的知识与信息更具多元化,而网络内容的良莠不齐和青年学生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常常导致其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中而不自知,这对其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中,能帮助青年学生拓展历史视野,增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充分了解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掌握运用历史思维辩证看待时势、正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具体方法,找准所处的时代坐标,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四史”教育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

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校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必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四史”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能够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将“四史”知识融入思政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选择,加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加强“四史”教育创新思政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家校协同共育

“四史”教育内容,不只是出现在教材和课堂学习中,更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四史”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要将“四史”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学校宣传部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辩论比赛、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四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从各类校园比赛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四史”文化的魅力,进而加深“四史”文化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使“四史”成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的永续驱动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家庭加强沟通,通过深入交流赢取家长对“四史”教育的认同,使得家庭教育方向与“四史”教育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二)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方法

形式与内容丰富且多样化的校园活动正是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绝佳方式,所以,在推动“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堂时,可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可以带领或指导学生到红色文化丰富的城市游览,到能体现“四史”文化的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城市规划馆等革命遗址和现代场馆参观,收集有关党史、国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资料和故事,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利用短视频、照片、PPT、讲演汇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课堂或者网络向同龄人宣讲、传播,形成有影响力的朋辈教育的力量。其次,学校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可以以重大历史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革命英雄讲座、“四史”辩论赛、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最后,思政课教学可以运用微信、QQ等社交APP,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推送“四史”学习相关影片,分享红色经典,开展“四史”教育微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教育等等。总之,通过校园教育阵地,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将“四史”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从而实现“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增设“四史”教学模块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点环节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依据各门思政课的内容及特点设置“四史”教学的专门对应教学模块,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编写制作“四史”教学专题讲义与课件,共享优质“四史”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要突出中共党史的“救亡图存”主题,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也要突出新中国史的“复兴”主题,全面展示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历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强调改革开放史的“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和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带领学校生深刻领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应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信念、传承、发扬”主题,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在磨难中的前进之路及其伟大意义。


(四)“四史”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抓手

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历史是最优秀的教材。在“四史”教育之下,指导高校广大青年学生更深层地学习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深层地了解中国人民为何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何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四史”教育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抓手,能够指导学生形成对我国政治体系以及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与政治认同,更好地把握现在中国发展的大势。使青年学生不在激荡的多元化社会中迷失自我,建立自身的使命感,自发地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党史、国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历程,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进入新时代,学校加强“四史”教育,既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引导学校生践行初心使命的需要,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钢涛,魏晨,赵普兵.“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0(11):114-118.

[2]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20(10):110-111.

[3]焦佳.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多路径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0(28):33-35.

[4]孟乐文.信仰推崇下高职校思政教育实践探究[J].公关世界,2020(18):114-115.

[5]陈娟.深入学习“四史” 筑牢思想理论之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1.

作者简介:高菲,女,1985.4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红色文化。


本文为课题
1、2020年安徽省“三全育人”项目(sztsjh-2020-3-24)
2、滁州学院 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20JYZ037)
3、滁州学院校级项目(2017SZ03)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