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研究

王冠龙、张秀芳、王国文、张新欣、董晓丽、马红超

(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为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符合高校及专业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尤为重要。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例,提出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导师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活动,完善项目培育与转化机制三个方面推动基地建设,为中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创新创业 孵化基地 环境工程


  1. 概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和创业动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但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育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或产品,建设符合高校和专业自身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尤为重要。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指导思想,以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教师指导,专业引领,市场化运作为主要特点,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实施创新创业项目[2]

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思路,旨在通过孵化基地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同时,探索高效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与市场对接并转化应用。


  1.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迅速发展的环保产业急需高素质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 " 新工科 " 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中,将环境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在此背景下,深化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及以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至关重要[3, 4]。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同时,紧密结合环境专业市场需求,开发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并培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基于以上思路,孵化基地建设模式体现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完善项目培育及产品转化机制三个方面。


2.1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大部分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然而,对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及对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技能实践教学涉及较少[5],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可在孵化基地里开设本科培养方案中没有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邀请有专业实践背景的老师或校外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创新创业导师,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到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如开设《环境工程前沿导论》、《环境工程案例》、《创业学》等与环境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应围绕孵化项目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市场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和实际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孕育可行的创新、创业想法。

其次,强化孵化基地老师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培训,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双创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保障激励政策。实施高校双创校外导师专项人才计划,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吸引更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双创导师。


2.2 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活动

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形成。学生上一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孕育出的想法,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展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孵育的成果或产品,可以通过发表文章和专利等形式形成成果。

项目完成后,可组织校内专家老师评审,对项目完成度、创新性、实用性、成果价值等各方面进行打分,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根据评分选出“星级项目”。对于评选出的“星级项目”,可推荐参加如“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等环境领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发现不足,对产品项目进行完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可以通过校外导师牵线和企业进行对接,开展企业人士校园入驻或者项目组成员进入企业交流,由企业方对于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前景给出评价、建议或反馈。


    1. 完善项目培育及产品转化机制

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及转化应用是项目孵化的最终目的,孵化基地负责项目的培育和最终转化“一站式”服务。首先,孵化基地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更好对接,引导创新创业平台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早期投资与投智,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健康成长。联系合作天使投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其次,孵化基地应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化服务,孵化基地应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等工作。加强对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后续跟踪支持。由学校和政府协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投入资金,学校方面提供实验环境和设备,项目组提供技术,对产品进行放大和实际应用各项性能测试。


  1. 结语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建设符合高校和专业自身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高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探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完善项目培育与产品转化机制三个方面,确保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长期稳定建设,培养出符合国家和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科人才,促进高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市场化应用,推动环境工程向应用型专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归风铁,王红军,赵李红,高爱萍.化学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践[J].科教热点,2019(11):7-8.

[2] 张海,郭毅,王静.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发展瓶颈与应对[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184-193.

[3] 张新欣,董晓丽,张秀芳,马红超,孙德栋,郝军,王国文,马春,薛芒.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7(11):195-197.

[4] 陈莉荣,谷振超,张铁军.就业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专业转型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20(1):143-145.

[5] 艾娇.专业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辽宁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75-176. 作者简介:
王冠龙(1990.0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污染控制化学 。
基金项目:

2019年大连工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碳基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