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融合立体化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融合立体化育人

宗才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均为一线思政教育人员,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价值引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集不多,主要是二者的育人时间、空间、方式、教师受管理部门制约等问题。推进思想政治育人一体化是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趋势,可以通过完善二者的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或角色兼任,以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专任教师融合协同育人,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一、前言

大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会给其带来身心巨大的变化,加速其成长成才,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未经筛选的不良信息的涌入,可能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偏差,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只单依赖于辅导员或者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工作,还是有限的,二者应该紧密配合,相互联系,建立双向融合的立体化育人机制。


二、双向融合,协同育人重要意义和价值及必要性

高校教育主要任务是育人,培育全面完整发展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良好发展,同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高校在过去注重专业能力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会导致培育出一些有才能但是素质低的人才,导致人才从供给端出现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贯彻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专业性,能够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从而确保学生人格健全。

高校中担负管理学生职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平时也要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但是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辅导员,在育人方面都有限制。思政课教师专业性强,不过与学生接触相对少,思政教育时间非常有限。辅导员在高校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却存在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绝大多数能够管理好学生,在思想上政治教育方面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另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各自为政,这种相互割裂的教育机制下,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所以新时期面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变化,育人要建立协同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形成合力,共同育人。两者在育人上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思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性,对辅导员育人展开指导。辅导员育人能力会提升,在平时管理学生中就能更好教育学生,弥补思政课教师育人时间少的空缺,最终共同促进育人成效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各自专注于不同的工作,有各自的特长与短板,辅导员往往具备较为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而思政课教师则对思政的相关理论有深入的了解,两者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发挥彼此长处,才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但就现状来看,在实际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会忽视最基本的育人目的,过度重视理论的讲解,教学模式单一,并且疏于互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在此局面下,必须要基于双向成长的原则建立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当前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政教育更是如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当前思政教师普遍侧重理论教学,而辅导员则更加重视班级管理以及主学科的教学指导,对于思政教育的实际育人目标缺乏重视,二者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所以在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双方往往都不知道如何引导。为此必须要利用合作关系的建立,促进育人体系的完善,基于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引导,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三、制度创新,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高校的主要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深入学生一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具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点,比如工作对象都是大学生,工作方式方法都以一对多的理论传播、思想开导为主要工作抓手等。推动这两支队伍的相互赋能和协同育人,打造育人共同体、德育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两支队伍发展的内生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紧迫需要。

为做好两支队伍协同育人,适当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创新,围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双向兼任制定专项制度,确保两支队伍融合发展规范化、可持续化。根据管理办法,学校对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在奖励性绩效、教学质量考核、国内外培训交流、制服配备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计划单列,严格落实国家对辅导员的绩效补贴政策,保证思政育人效果的同时,能够为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在职业发展、工作酬金、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效激发两支队伍积极性。因思政育人的特殊性、时间、空间均不固定,所以要充分考虑教职工工作压力,必要时安排心理团辅等活动,让教师的压力可以释放,从而保证育人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两支队伍融合发展培训体系,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严格开展工作量、工作绩效考核,实施退出机制,确保兼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在岗适岗、在岗胜岗。

建立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制度,不仅是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榜样精神的挖掘成果,有助于学校在实践中培育打造教师团队。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工作,将二者融合,形成双向融合立体化育人,不断扩大工作外延,做大学校思政朋友圈,促进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新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打破壁垒,有机衔接课程教育与日常教育

课堂建设是协同育人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重点,为了做好课堂建设,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应该先将工作重点放在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线上,这是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思政教师应邀请辅导员参与思政授课,与思政教师共同规划思政教学,完成实践教学拓展。思政教师依然负责“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环节,而高校辅导员则要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校内外的“活动思政”,同时参与思政考核。双方要将各自的教育引导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融合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包括班会、军训以及校外观摩等各类活动。都应当融入思想教育相关的主题。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就业实践,都要对应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

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走下讲台、深入宿舍,通过讲座、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在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当代年轻人思想规律、行为偏好、日常喜好,融合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壁垒,让思政课贯穿课上课下,实现课程教育与日常教育的有机衔接。

从思政课教师走上兼职辅导员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融合”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引领实现“人人思政、思政人人”生动局面的一系列探索。


结语: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是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无论是建立二者双向促进的体制机制来加强思政育人效果,还是将二者融合贯通,形成兼任制,保证育人的连贯性,都是迫切需要的,开展双方在育人方面的合作,能够让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因此本文针对双方协同合作的育人模式进行了展望,以期未来我国高校中能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慧.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1):70-71+77.

[2]薛羿冰.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23-25.

[3]宗怡. 关于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6):125-126.


作者简介:

宗才汉族山东青岛199210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