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学案,构建简约课堂——浅谈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巧用导学案,构建简约课堂——浅谈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黄国旭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福建 罗源 3506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展开分析,提出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等对策。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

前言:导学案是为了简化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形成的教学活动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重大,值得关注。

一、巧用导学案,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导学案并非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为了确保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在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形成教学体系,这种情况下再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则可以把握其中的细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

以人教版六年级的《圆》教学为例,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针对本堂课的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即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包括:了解圆的定义、圆的性质、掌握圆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相关知识点的生活中的运用等。总体而言,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入手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导学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数学知识点学习中的问题展开评估,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样以《圆》教学为例,当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实施教学后,若在执行导学案期间发现,学生在学习“圆的性质”相关知识点时出现困难,则可以重点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中断导学案,并围绕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最终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巧用导学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导学案教学体系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本文认为,在该教学体系下需要教师能主动转变教学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保障教学目标实现。

(一)集体备课,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

根据导学案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在了解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所以为实现该目标,本文认为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可以在备课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反馈后及时调整备课侧重点,使导学案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人教版五年级(下)的折线统计图的备课为例,在本节课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听从学生的反馈,在教学前一周时间与同学分享教案内容,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教案的看法反馈给教师,若学生在教案中发现了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及时向教师汇报,例如学生在折线统计图期间对图表的数据变化分析能力不强等。针对学生存在的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将其纳入到备课中,作为备课的新方向。

(二)适当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备课结束后,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在上课之前收集导学案进行批阅,教师根据本次批阅结果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此阶段的导学案就是最终实施的方案。同样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最终的批阅结果了解不同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看法,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促使学生的围绕知识点展开思考。例如根据导学案的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创设一个折现统计图之后,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简述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趋势;(2)根据数据变化趋势判断最终结果;(3)教师在对多媒体设备上的某个条件进行调整后,询问学生折线图会发生哪些变化;(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以随机列举某项场景(如超市内食品的销量情况)要求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通过上述方法,教师在导学案中充分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与创新,保证了导学案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巧用导学案,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根据导学案的要求,为全面强化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材的知识点的结构体系。从教学目标来看,在数学教学中应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归纳、巩固已有经验,最终形成稳固的知识架构,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导学案教学[2]。以人教版的《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增加课后实训内容,例如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公园、乡间地区玩耍,利用直尺、皮尺等测量自己发现的圆柱或者圆锥,并将自己的观察、判断与计算结果通过微信的形式告知老师,若学生的实践结果不理想,由此可认为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理想,需要增加课时。

四、巧用导学案,设计简约高效的教学方案

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将每节课划分为3-5个大环节,其中课堂的前期是学习方式,后面则重点学习内容。以人教版六年级的《分数乘法》教学为例,在构建简约高效教学方案中,教师可以将整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第一环节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即根据书本内容了解分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明确分数乘法的定义以及要求等;(2)第二环节是教师的指导环节,即深入了解分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3)第三环节是学生自主练习的环节,教师随机给出几个简单的分数乘法计算试题,要求学生仿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自主运算,教师统计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4)第四环节是教师集中讲解环节,需要根据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方法开展专题讲解,打消学生的疑惑。

从效果来看,上述教学方法实现了初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解惑的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路径,因此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应深入了解导学案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坚持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导学案的制作与学生学习同步,最终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霞.谈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21(10):76-77.

[2]肖斌.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J].读与写,2021,18(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