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的影响

柳晓康 1,柳博瑶 2

1、武警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86 ; 2、甘肃庄浪农村商业银行 甘肃庄浪 744600;

摘要:本文基于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分析农户信贷约束成因。借助精准扶贫工作的贫困农户真实信息,消除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错位,减小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成本。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的三方博弈决策:成立农村发展互助基金,引进创新项目,鼓励农户申请贷款并由三方工作监管资金运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户脱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 信贷约束 多方博弈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扩大支农信贷规模,发动社会各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租金农村经济发展。然而,自2013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农户依然贷款困难,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大多贫困型农户存在贷款意愿但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不断完善基层贫困农户的真实家庭状况,建立农户信息卡,针对具体的贫困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户脱贫。农户真实信息的完善有利于了金融机构采集农户基本信息样本,为农户的信贷审批提供必要证据。

二、理论分析

2.1精准扶贫理论

所谓“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而言的,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采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2信贷约束的文献综述

脱贫首要资源便是资金,帮助农户从农村金融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是扶贫工作的重点。金融市场造成信贷约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有限责任约束。农户可以以其拥有的自有资产为底而借款,当不能完全还清借款时,他能为此付出的最大偿还量就是他的已有财富。(2)、信息和激励机制的扭曲,借贷责任人在取得信贷资金后通过付出努力获得收益,而努力无法度量,一旦项目成功意味着还本付息由借款人和他共享收益。

现有文献大多分析农户信贷约束的原因,并没有考虑信贷的所有参与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的行为决策是信贷约束的重要原因。本文借助博弈策略分析原有脱贫工作下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的决策变更来构建新的多方协作博弈,建议成立第三方金融互助基金,协助精准扶贫资金的运营,帮助农户自助脱贫。

三、问题探索

现有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下成果显著,但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广大的贫困农户。影响贫困型农户信贷的原因众多:农户消费习惯、文化程度、信用水平、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缺陷、金融机构信贷约束等。下面就从信贷约束的成因分析

3.1农户家庭负责人的教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民教育不断普及,但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依然欠缺,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农户受教育程度。

3.2农户家庭商业信用:

贫困型农户大多不具有高价值固定资产、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抗风险能力极弱。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并不能如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土地估值变现。

3.3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金融机构基于公司经营的风险管理更倾向于贷款给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客户,而针对农户的精准扶贫贷款收益低、违约风险高。另外,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金融机构没有合理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

3.4政府扶贫机制的缺失:

政府的专项扶贫资金自主管理,金融机构仅仅提供储蓄账户,未能实现资金价值的增长。

四、博弈模型

借助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建立的贫困农户信息卡,本文尝试构建多方博弈模型:政府、金融机构、民间非金融机构联盟建立第三方农户发展互助基金,由农户参与基金管理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即博弈链条为: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机构-----农户发展互助基金(农户参与运营)----农户扶贫创业项目---农户。首先,政府掌握贫困农户个人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农村人际关系,这就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信用评级的数据基础。银行通过互助基金发放信贷,由政府、互助基金、村民共同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及归还,加大农户的违约成本,防止农户违约。凭借信贷资金农户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自主创业。另外,政府通过引进精准扶贫项目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培育其自助脱贫的能力。

五、政策建议

借助多方博弈模型,缓解农户自助脱贫的资金约束,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助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为此本文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精准扶贫工作建议:

5.1打破教育资源分布壁垒,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加强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密切联系农户,确保农户正确理解精准扶贫工作主旨。

5.2 政府协同第三方创业机构向农村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农户参与项目建设自助脱贫,而非财政福利直接补贴。

5.3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提升土地价值。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土地转让承包受到制约,不能作为信贷抵押品。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农村土地的信用评级制度,无法也不愿接受农村土地抵押。

六、结束语

我国政府一直关注民生,致力于为人民服务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从“粗款式”的全面扶贫救济到现如今的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推进循序渐进,是各级政府在实践中对解决贫困问题理解的不断加深。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构建合作互助基金,引进农村创新项目是一条农村脱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激活农村劳动活力,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土地闲置问题,整合农村优势资源。

七、参考文献

[1]汪三贵,曾小溪.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8(08):40-50.

[2]韩佳丽,王志章,王汉杰.国内外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评述[J].财会月刊,2018(04):121-125.

[3]王定祥,田庆刚,李伶俐,王小华.贫困型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行为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05):124-138.

[4]平新乔,张海洋,郝朝艳,梁爽.农民金融约束的形成原因探究[J].经济学动态,2012(04):10-14.

[5]程郁,韩俊,罗丹.供给配给与需求压抑交互影响下的正规信贷约束:来自1874户农户金融需求行为考察[J].世界经济,2009(05):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