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考

王岚

江油市诗城小学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在“双减”政策之下,小学语文面临全新的教学形势,对于课堂组织构建模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何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现立足“双减”目标导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展开探讨,以期深化教学改革,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教学改革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此正式拉开了“双减”政策序幕,旨在强化学校的教育主渠道地位,落实减负增效,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归还给学生一个愉快、高效的基础学习旅程。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启蒙学科,教学质量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基于此,聚焦“双减”政策理念,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的转型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

1“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首当其冲。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抓住改革新趋势,引领课堂教学走出瓶颈桎梏,直面教育新面貌的挑战,重新审视学科定位,创新课堂组织策略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第一,从机遇视角而言,“双减”政策推动了教育的本质回归,削弱了课外辅导对于课堂教学的不良干扰。一方面教学主导地位回归课堂,使学生拥有相同的认知起点,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语文课堂的学习探索,拥有更为自由的时间展开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语文认知视角,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第二,从挑战视角而言,“双减”政策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有力体现,减负增效成为引领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在此背景之下,“依参而教”、“题海战术”、“背书式学习”等传统教学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既要保证学习质量,又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如何落实“大语文观”,打开小学语文学科新格局是教师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2“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2.1关注认知需求,实现课堂增效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想要实现课堂增效需要落实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转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应注重学情分析,明确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取向以及可挖掘的潜能,摒弃以讲代读或是以背诵为手段的苦读,将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作为教学核心,促使学生享受阅读的趣味性,增强阅读成就感。例如,在讲解《蟋蟀的住宅》课文内容时,首先,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及自主阅读反馈等信息,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以此为基础划分学生层次,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如学优生着眼于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基础生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而后进生则以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阅读基本方法的指导。通过层次化的目标满足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其次,突出阅读过程感知。所谓高效课堂并非是以传递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学生课堂感悟的深浅,个人素养提升的高度为标准。因此,教师通过构架学习共同体,以设置疑问、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将教学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增强课堂的多维度互动,丰富语文课堂体验。

2.2探索良性评价,营造人文氛围

评价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环节,起到指挥棒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动机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影响。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应构建良性的评价体系,杜绝教学内卷倾向,撕碎标签化的刻板评价,为学生创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以“我想对您说”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围绕父母之爱为话题开展写作知识探究,教师通常以高分作文为蓝本完成学生作文的评改,盲目追求标新立异、意义深远,而忽视了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致使各类胡编乱造、假大空的写作问题层出不穷,偏离了教育本质。针对此情况,教师以学的扎实与学出个性作为评价目标,调整评价方式。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取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相互阅读作文并做出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同时,立足学生天真烂漫的视角挖掘作文闪光点,激发写作自信力。另一方面拓展评价维度,从知识性、情感性与创新性多个层面对学生的作文做出客观评价,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运用文字展现内心情感,享受写作过程。通过良性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赋能,为语文课堂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充分展现学科魅力。

2.3弹性作业设计,推动全面发展

作业环节是“双减”政策重点改革的对象,也是落实肩负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打破以往以考试为中心,以题海练习为载体的作业形式,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实施弹性设计,让作业成为拓展手段而并非是学业负担。第一,提升作业开放性。教师根据作业的检测与拓展功能,设置课前诊断与课后测评环节,例如,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又如,引入思维导图这一高效学习工具,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既增强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由保证了作业的辅助作用。此外,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设置答疑环节,为学生提供实时辅导,以提升作业完成效率。第二,提升作业实践性。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应充分体现“大语文观”打破教材的桎梏,增加实践性作业类型,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感悟生活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观潮》相关内容时,教师设置生活观察课后活动,让学生以观察日志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食、美物或美事,对课文理解形成加持,深化语文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落地引领基础教育走向改革新阶段,引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考。教师需要理清“双减”理念本质,重新审视语文教育功能,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步伐,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课堂教学效用最优化,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凤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1(30):4-7.

[2]周霞.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宁夏教育,202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