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入,多方位激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巧用导入 ,多方位激趣

宋丽丹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摘要】

精彩的导入,就犹如一粒小石子,击中学生的“心潮”,激起朵朵涟漪,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局面,这样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学。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 “导入”教学 多觉联动

【正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课堂导入是开启艺术的第一道门,它需要老师通读教材、研究文本、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要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其成为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导入的点子,与之交流。

一、立足听觉——从对比音乐导入

笔者在音乐导入教学中经常使用对比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知识点、技能点的对比、类比、比较、找出异同,使学生易于理解音乐知识、接受音乐作品。音乐的对比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同一首作品不同乐段的对比、同一体裁不同乐曲的对比、同一音乐不同表演形式的对比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特点灵活设计对比式导入。

例如,八年级十五册第四单元《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各乐段情感的变化主要来自歌曲大小调调性的反复交替使用,以及E小调到F大调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专业的音乐文化知识的铺垫,对大小调的接触比较少或者比较模糊,如果不弄清楚大小调的区别,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歌曲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笔者在导入部分通过对比让学生先理清大小调的区别。师出示两条不同旋律,让学生对比聆听,幻灯片中的淡粉色和鲜红色色块分别适合哪段音乐?学生在导入中很认真地寻找音乐的不同点,聆听后多数学生能清晰的分辨出两段音乐的不同调性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音乐色彩,这样的导入法既能使教学双边活动灵活多样,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启发式、讨论式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也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思维,为整首歌曲的学唱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对比法有很多种,作为教师我们要探索教材,细研文本,挖掘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对比方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唤醒动觉——从实践活动导入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在课堂导入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

1、模仿节奏导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要在短时间内了解音乐,听懂音乐,从节奏入手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而音乐中的节奏其实就来源于生活,所以说,利用节奏导入课堂,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节奏模仿是中小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模仿节奏也就是老师拍打节奏,学生通过聆听并记忆后再拍击出与老师同样的节奏。通常老师所拍的节奏都是本堂课中比较难以解决的节奏问题。如笔者在教唱十四册第一单元《一二三四歌》时,导入部分就以模仿拍打节奏开始的。

通过节奏导入,把歌曲最后部分的节奏难题解决了。学生在拍打节奏的过程中非常愿意参与,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创编律动导入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而是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所以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所以在课堂伊始采用律动导入的方法可以打破中学生沉闷的气氛,使课堂在律动的氛围中充满动感,充满欢快。

3、启发歌声导入

初中教材中,歌唱课占着重要的地位,歌唱需要有美好的歌声,所以歌唱之前可以做一些提高声音技巧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没有专业院校的要求那样高,一般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用高位置的方法唱出自然、透亮、干净、流畅的声音即可。在我的课堂里,发声练习大多在歌唱课中用到,笔者时常会在歌唱课中先采用开声的方法导入,练习的内容可以是歌曲中的主干音创编的练习曲,也可以根据歌曲的意境自己编配一句具有开声效果的练习曲。

如果长期坚持做这样的开声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三、激活联想——从时尚元素导入

什么是时尚元素?笔者认为时尚元素是指在这一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流传的时尚音乐、时尚话题、时尚节目、时尚影视、时尚剧目、时尚文艺人物等,这种时尚贴近生活、易于被青少年学生所接受,也是学生乐于谈论的话题。

笔者在执教八年级十六册被称为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时,课前播放斯琴格日乐演唱的新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视频迎接学生的到来,这个版本的歌曲有现代电声乐器伴奏,加入了摇滚的音乐风格元素,学生一来到教室马上就能随音乐哼唱起来,充满着动感的。唱完以后,自然就对音乐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

四、拓展视觉——从音画交融导入

音乐是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的音乐,音乐是有声的绘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可以说绘画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八年级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江南丝竹《欢乐歌》和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这种音乐很高雅、很有韵味,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就是他们最不喜欢的那种味,所以,利用图画与音乐结合,给学生直观感受来吸引学生。在导入部分就先让学生欣赏滚动的图画,并聆听四首乐曲片段,滚动中的画面都是江南一带和广东岭南的风土人情画。这样的导入利用图画与音乐结合,给学生直观感受,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老师只需问个为什么,学生就能说说的头头是道,因为具体形象的视觉给学生先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创造了条件,所以也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围绕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服从于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要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三者有机结舍;同时,正确地运用“激趣”这种教学艺术,做到适度、适量、适时的激趣,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找出更多的激趣途径与方法,为新课教学创造一个成功的开端。使音乐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

[2]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

[3]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8

[4]郑莉主编.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