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

李楠萍

大理市太邑彝族乡国土与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脱贫攻坚成为我国近几年的标志性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由国家主导,相关管理部门组织号召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的农村居民,帮助他们从较为分散的农村空间搬迁至新的社区空间。有利于社会实现有效治理,因此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过程中,应当构建出科学的社区秩序,实现由非正式向正式的转变,需要扩宽就业渠道,帮助移民从根本上实现有效脱贫。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活动引导,重构社区共同体意识,真正推动移民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自我认同方面的转型,从而完成从空间搬迁向人的整体搬迁的推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组织再造;秩序构建

移民社区组建相对于城镇化建设来说具有一定困难,甚至有的移民虽然换了居住地,但却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最后造成了两地奔波的局面,大大降低了移民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展异地扶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过程中,国家和各地政府应当重视移民创业形式,深化移民与社区的相互联系,促进他们更加积极的融入搬迁社区,构建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秩序。从而帮助新居民实现真正的落地生根,提高易地扶贫搬迁效率。

一、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组织再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现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情况来看,这一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熟悉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很多移民的搬迁意愿和心理较为消极。而在搬迁后,可能面临移民生计风险、社区融入风险、市场工作风险,这些大多是因移民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而导致。同时,还有搬迁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村民的乡土情结以及乡村扶贫资源分配,这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得到科学构建,但是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移民来说,他们的生活保障较低,很多移民仅是在经济方面与城市接轨,其生活方式、心理认同和社会权利方面并未很好的融人城市。在易地扶贫搬迁这一过程中,移民社区如何组织、公共秩序如何构建、移民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如何适应,这都是有关管理部门需要观察和分析的问题。

二、移民社区组织与秩序构建过程中发生的转变

1.组织实现由从农村向社区的转变

移民在易地搬迁后,除了空间上的变革外,还有基层组织架构的变革。很多农村实行的是村委会管理结构,村民们对村支书、村长等领导较为熟悉。而在搬迁后,社区的管理体系发生不小的变化,除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外,还有物业管理公司和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对于移民来说,搬迁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和身份的变迁,还要对创新的社区法律规范进行适应。村民立足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他们早已适应了自由的农村生活,易地搬迁后,他们居住到了城市社区,原本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转变,很多村民无法及时创新自己的生活观念与方法。因此,在生活组织转变的情况下,这些都成了移民的生活困境,村民需要接受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高质量服务,同时需要交付物业管理费,很多村民无法理解,不利于移民社区稳定秩序的构建。

2.社区秩序构建的方式发生改变

未搬迁之前,许多移民的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农民建构社会关系的纽带也为非正式的闲聊、探亲等。搬迁后,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村民走进工厂,开始独立工作,在工作期间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与他们之前较为闲散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为了熟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得到工资回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较少,在社区公共区域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没有了过去院坝闲坐的闲聊。针对这一变化新区所在村委会及自然村应当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引导移民提高集体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塑造自己的居民新身份,科学融入到积极的社区生活中。服务中心要帮助其建立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活动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

三、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有效策略

1.乡镇劳务服务中心应积极扩宽移民就业渠道,帮助移民实现有效脱贫

要想帮助新移民改变自己原有的身份认同,首先需要解决其生计问题。移民因其原有生活环境有所局限,他们整体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较低,在城市工作岗上能会有所限制。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多移民在生活环境并进厂工作后,较难适应工程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甚至会在严格的管理模式下,失去工作兴趣,面临辞职不工作淘汰,无法保障生活质量。过去基本的生活物资还能从土地劳作中获得,现在田地与住房之间距离太远,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因此,要不断扩宽渠道,让移民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特别是对于山区贫困地区来说,易地搬迁脱贫的贫困户比较多,仅靠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是不能帮助物业移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还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大规模就业,为提升其技能水平,乡镇劳务服务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订单式”教育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培训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为移民提供多渠道的技能培训活动。也可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和移民擅长的手艺发展产业,并配合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才能实现“稳得住、能脱贫”。

2.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开展易地新村、新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移民社区生活环境

从乡村秩序构建过程中来看,想要高效实现由村庄共同体到社区共同体的转变,不仅要依靠空间的改变和宣传教育,还应当为移民提供一定的时间。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这是一个融人的过程,需要时间磨合才能实现。在这一时期,易地新村、新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移民升华自己的文化底蕴,用当地社区的居民来带动和影响移民主动参与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的理念,让移民有存在感、参与感,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从而培育移民对新社区的自我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积极投身到自己新家园的建设过程中。

3.通过组织活动与协调了解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

过去在云南地方的小村庄里,管理方式多为人才治村,因为生活方式与环境大多相同,所以村民都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认同。对于来自不同村庄的移民来说,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共同体观念。他们需要提高社区参与度低,升华与邻里的关系,从而开启现代化的新社区生活。乡镇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机构通过组织活动和协调了解,不断增进与移民的交流,真心实意的解决群众诉求。从而帮助他们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慢慢解决移民对新社区的不适应性,真正推动移民创新生活方式,同时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念,提高自我认同感,进而让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由空间搬迁向人的整体搬迁。由此,可通过在社区活动中结合就业渠道、基本生计等要点,在新居住环境积极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引导移民提高社会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移民社区治理现代化。

结束语

总地来说,随着我国经济高效发展,大大加深了国家城市化进程,这这为地扶贫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动力。在进行移民社区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当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的关注,从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关系、网络系统、社区参与以及移民自我认同等角度出发,帮助移民实现自我转变,从而提高共同体意识,实现村庄共同体向社区共同体等的积极转变。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构建工作时,国家政府与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及时解决社区人口结构复杂、城乡文化差异以及居民自我认知等问题,帮助移民社区构建出一个稳定秩序。

参考文献:

[1]胡雪.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的社会关系研究——以X市移民社区为例[D]. 贵州大学, 2019.

[2]马良灿, 陈淇淇.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的治理关系与优化[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03):112-119.

[3]吴新叶, 牛晨光.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紧张与化解[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118-127.

[4]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的思考[J]. 社会与公益, 2020, v.11;No.120(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