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高中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张晓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中学校 409600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际间交流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成为高中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爱因斯中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事物认识和对知识获取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例如,一个人感到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才有了学习知识的要求,然后产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如何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小节和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用自己的博学多才来吸引学生。学生犯错了,在批评的时候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给予鼓励:Try again…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在不断的鼓励、表扬的气氛中,师生间的情感在深化、升华。

二、创设情景,提高兴趣

情景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景界,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重教学语言的感染性,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小品、小传、史实、传说、寓言、笑话、歌曲、谜语、表演、游戏、辩论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这种兴趣通常是直接兴趣,主要是调动情绪,渲染气氛,拓展思维。第二,所讲知识与生产实践及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若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为问题,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想学、要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知识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枯燥的文字生动化,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1. 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趣味教学法

高中学生个性较活泼,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太单一、固定、死板,应该灵活多样。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老师应该采用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1、音乐激趣

在现行的初中教材中都有一些简单的英语歌,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之余,也感受到英语之美,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2、游戏激趣

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很受同学的欢迎,这也是大多数英语老师常用的方法。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转为开动脑筋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到了初二单词就起来越多,最令学生们头痛的是记不准单词。比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时,教师们就可以做“touch”的游戏,本人就试验过,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兴致很高,都希望被叫到讲台上表演,效果确实很不错。

3、情景激趣

在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学习问路的时候,老师可以把一些主要单词和句型列出来,让同学们两人一组编对话,也可以由老师来问,学生们回答,也可以把去的地方变一下,这样让他们一一练习。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值得一试。

四、端正学生对理想前途的态度的认识

学生都是各有其优长的,知道自己的优长,了解这优长的社会意义也是远大理想建立的条件,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花心血,对学困生尤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对只喜爱体育活动的学困生,教师应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因势利导,使他们认识到专长而没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优长,使之看到学校给自己开辟的广阔道路,对前途充满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理想前途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能希冀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的敏感,耐心和远  见卓识,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上和学校中有关积极和消极现象,借积极因素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养料,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为中国的振兴,民族的腾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培蓉:《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2)王成义:“论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