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与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与路径

刘军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省潍坊市 201206

1963.11.14男山东省青州市汉族思政教育与职业指导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工程硕士学位

摘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至关重要,本文从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体系和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三方面,阐述构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构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在2019 年 6 月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实践锻炼,明确劳动教育时间,把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建设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对于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确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

高等职业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等重要的观念;尊重劳动创造,向具有劳模和工匠精神的榜样学习。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掌握基本的劳动法规和知识,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劳动的整体过程和劳动的制度有一定了解,理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产品对社会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分析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的影响,目的是让劳动可以迅速适应变化。关于劳动的基本法规知识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专业课程的内容,需要在专业课的课堂上进行讲授;二是通用劳动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劳动纪律和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在劳动课堂上进行传授。

第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的德、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标。

二、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体系

由于劳动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单一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很难实现劳动教育的功能,因此必须系统设计课程实践体系,实现劳动教育在课程、活动和项目与时间和条件等方面的有机整合。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体系。

第一,设置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只有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地位及作用的发挥。第一,开设《劳动就业指导》必修课。把以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整合成“劳动就业指导”课程,在该课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基础法律法规知识、劳动价值分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利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第二,开设必修的劳动实践课,该课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包括劳动值周、企业实习等形式,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课程目标和相关管理要求,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纪律、习惯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第二,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要全面融入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首先,专业课程中要融入劳动教育,专业课程是劳动教育的坚实基础,需要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学习,并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实训的重要内容。避免学生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制度、过程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和精神、情感的培养。其次,将劳动教育纳入各种课程和活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除专业课程以外,还有大量的基础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资源,有必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其中。最后,要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德、智、体、美等教育元素,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新时代人才观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也要注重全面发展,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素质的提高。

第三,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高职院校要建设劳动教育资源库,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邀请相关专业的劳动模范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士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交流,尝试共建工作室,充实线下劳动教育资源库。对社会上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事迹进行线上资源的整合,方便学生学习;为了增加劳动教育的说服力,可考虑增加本院校劳动教育优秀学生的代表案例。通过资源库的建立,增加劳动教育的资源。

  1. 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是贯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劳动教育常抓不懈和一脉相承。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落实。

第一,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职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高职院校拥有众多的实习实训场地,这就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场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实习实训场地,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该校拥有汽车实训场地、物流车间实训场地以及智慧交通实训场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训需求。

第二,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要组建专职的劳动教育师资团队,主要负责《劳动就业指导》、《劳动教育实习》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课程的研究和组织,以及对相关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其次是组建兼职队伍,兼职的课程老师可以是思政课老师、辅导员或者专业课老师。最后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劳动教育培训,老师作为院校劳动教育的传授者,老师应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能够以身作则,在学生当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把专业知识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建立完善学分评估和综合素质测评结合的评估体系。劳动教育的评估是一项系统工作,简单的测评方式或分数不能完成评价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完成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分,学分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两方面来获得;对学生参与的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由学生劳动管理部门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表现,由相关任课老师通过考核纳入课程的总成绩中。

第四,搭建家校联系,共同建立劳动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要发挥劳动教育中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实质。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班级班会课等宣传方式,倡导学生和家长开启家校合作共育平台,立足于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家务活”,重点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自觉性和习惯性。

总之,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2]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阵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3月30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2019-06-11.

[4]谭泽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1):87-91.

[5]魏东红,王丽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之劳动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9, (26):120-121

[6]程福松.论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8(2):185-187

[7]杨顺清.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20,(4):30-32

[8]胡剑冰.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32-34

[9]谢丽玲.劳动教育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梭劳动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教

育学院学报,2020,19(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