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1

《 司马光 》 教学设计

田 琳

山西省运城市理想学校 04400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司、庭、登”等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断句,并背诵课文。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并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借助图画等讲故事。感悟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3.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短明了,用词准确,琅琅上口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同时《司马光》也是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学过程重在使学生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学时努力做到:一是读准读通,学会断句,熟读成诵,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二是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图说话、古今对比等方法明文意学方法;三是精品细读,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美好品质;四是阅读拓展,推荐阅读,以一篇带多篇,落实“三位一体”。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了解司马光。(了解了复姓,关于这个人物,你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司马光资料。就是这样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课文写了他的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出示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师提出要求,生自读课文。

3.(出示全文)检查自读,引导识字。

三、指导朗读,读好节奏。

   大家字音都读准确了,但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来,我们还得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赶快来试着读一读,可以边读边用铅笔自己画一画节奏。

1.自由读,试画节奏 2.谁能来试着读一读。 3.生汇报,师板书。

4.真好,大家都找到了,同桌互相读一读。注意人物后面的停顿

5.谁再来读一读?

6.师范读。光/持石/击瓮/破之。

7.谁试着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8.现在大家对着屏幕看一看,老师画的节奏,把你画的不一样的地方修改一下,再自己读一读。

9.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
10.我们学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稍微明显一些,可以帮助大家读好它,但其实古人读书更多的是声断气不断,甚至于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才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摇头晃脑读古文)

四、合作探讨,感知故事大意

  1.理清人物。

   过渡:你看,读文言文就是这么有意思。多读它,不仅让我们感受韵味儿美,还能准确的理解意思。比如刚刚我们所找到的这些词语虽然都表示人物,却有所不同。快和同桌说一说他们都指的是谁呢?

    2.理解课文大意。

    过渡:既然是故事。理清了故事的人物,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1)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答。群儿在做什么、一儿又在做什么。

   这一句中还有一个字我们也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哪个字?瓮。(出示图片,我们知道了瓮是口小肚大的容器,像这样的表示名称的词语,我们可以不作翻译。像这样的瓮要想上去并不容易,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登”,我们来看(出示登的字形发展),这是登的字形发展,,上面这个癶(bo)是象形字,两足分开,说文解字中这样说,“登,上车也”后引申为上升,升迁、成熟、实现、增加登多重意思,我们不仅要认识,还要会写它。)

(2)指导书写

(3)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出示“皆”的小篆字体,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我们标红生字当中的哪一个?

 指导朗读第二句。

(4)师接读:水迸,儿得活,(出示插图)借助文中插图,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指名说),这也就是事情的结果。

五、指导背诵

   1.同学们,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文大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请同桌互相对照文章说一说(一人先说原文,另一人说意思)

   2.老师也想来说一说,但是换一换我来说意思,请你们说出文中的句子,怎么样。

    3.配乐背诵。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学好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像司马光这样的历史名人小故事,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推荐两篇,《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