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优化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农慧仙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遵循适度而有效的原则。数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因人而异,丰富作业的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内容。“分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阶段性、层次性,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中,使其在多元情境的引导下,实现知识的跃迁与内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发展;策略

引言:家庭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实现学生三观、素养提升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内涵,深入贯彻“分层不分心”的育人理念,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检测体验,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高质量打造基础。

一、作业布置存在的误区

(1)数学作业的布置中存在“多、繁、偏”。

(2)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无针对性。

(3)数学作业的布置中存在随意性。

(4)数学作业布置中缺少趣味性。

(5)数学作业布置中不能体现互动性。

二、优化作业分层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既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遵循“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理念,许多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这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对作业进行分层,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平均分”一课教学为例:A基础题:圈一圈、填一填。8块蛋糕,每2块一盒,可以装()盒?9块蛋糕,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可以装()块?B提高题:1、图中一共有多少块糖?他们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请你说一说。(图略。)2、有10个胡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第一只小兔子分到3个胡萝卜,第二只小兔子也分到3个胡萝卜,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C拓展题:把16块橡皮平均分,你有几种分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基础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指定的环境内借助圈一圈进行平均分,然后再让他们根据提示语说一说,你是怎样实现平均分的。这样符合这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也就是一圈一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夯实基础,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给这个层次的学生再增加稍有难度的作业,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接着就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这类题目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拓展思考问题的视角,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作业分层实践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精神头也足了,说话做事也有底气了。只是在作业讲评这方面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是统一布置作业,统一批改作业,做得好的评为“优”,稍弱点的评为“良”,质量一般的作业评为“中”,完成质量不好的就鼓励为主:“孩子,别气馁,咱们继续努力。”作业分层以后,矛盾也来了。以前很少得到优秀或者几乎得不到优秀的学生也得到了“优”,他们高兴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上来了,一天乐呵呵的。以前经常得“优”的学生,偶尔也会得不到“优”,心中不服气。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挺头疼,后来发现这样也挺好,这样反倒培养了他们迎难而上的劲头,鼓励几次之后,他们越挫越勇了,这样算不算是意外收获?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趣味性作业

因为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作业的设计要新颖,富有创意,要加入趣味性知识,让学生看到作业就感兴趣。例如,进行低年段“找规律”这节课时,一开始让学生猜谜调动积极性,再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规律让学生了解怎样发现事物间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圈一圈、找不同点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规律。教学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环节。再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教师先说一个学生名字,让另一名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个学生在他的什么方向。随后站起来的学生继续说出自己周围同学都在自己的什么位置。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组比拼的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得分最高,就给哪组在作业成绩这项上加分。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增加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整合各类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模拟人民币兑换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和家长一起拿出人民币学具,进行人民币兑换游戏。家长拿出50元钱,学生拿出等额的零钱和家长进行兑换;学生拿出整钱,让家长拿出等额的零钱进行兑换,在兑换的过程中学生负责判断兑换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人民币兑换作业,学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知识,学得轻松愉悦。

2、模拟购买物品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人民币学具,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模拟”购物游戏,在学生“付钱”和“找钱”的过程中,轻松突破人民币计算这一难点。

3、真实购物体验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助家长购买小一点的生活用品,真实体验人民币的计算和兑换,并在购买的过程中体验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人的成就感。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让学生和园艺师傅一起设计绿化带造型方案、计算绿化带的面积。学生参与劲头十足,与园艺师傅们一起设计了多种绿化带方案,并计算出了绿化带的面积。最可喜的是,根本不需要教师可以教什么,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还领悟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实践得来的数学经验,所以掌握得特别好。

结束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检测,也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数学品质。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不再拘泥于课本,真正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亚琴. 尊重学生差异,优化作业分层设计[J]. 文理导航(下旬),2020(12):24+27.

[2]周丽娜.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