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3

儒家“自强不息” 精神 对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王静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9

摘要:自强不息精神是一种基础的道德规范之一,是作为中国公民应具备的一种素质。儒家的自强思想与当下的德育联系甚为紧密,对于指导当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儒家“自强不息”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求对当下思政教育产生有利影响。

关键词:自强不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强不息的内涵

自强不息是每一个人树立理想,并并为之而奋发拼搏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周易》提出的一个经典哲学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是从整个宇宙观来说明世界万物生生不息,不断拼搏,努力向上来获取自身发展;“君子自强不息”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表述,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动着中国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1且《周易.系辞下》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些古语表明了万物繁衍不息,不断更新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自强不息精神与个体相联系

古代文人将自强不息精神与个体自身治学发展联系起来。孔子对自身要求严格,“发愤乃孔子自发愤,学乃孔子自学,忘食不厌,即孔子之自强不息”孔子成为一代名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我约束、不断前进;宋代大儒朱熹说:“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朱熹之所以能成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源于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王夫之“迄于暮年,体赢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纂注”。2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即使身体上受到折磨也不忘完成自己的著作。这些先贤们不畏惧客观困难,矢志不渝,终成一代名家,他们的自强精神值得后世的每一个学习。从历史典故与谚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特有的那份追求,从“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透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我们似乎看到古人的拼搏,看到他们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力向前。其人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值得后辈们永远学习。

个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治学、处世中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完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现在的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大部分是由其他人为其设定目标,自己从未考虑过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慌乱。先贤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人生的参考,成为他们的偶像。

(二)近代自强不息精神与国家民族的自强相联系

1840年鸦片战争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屈辱从这时开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了列强剥削中国人民、破坏中国经济、干涉中国内政的机会,割地赔款、丧失关税权等一系列做法使得中国这片广袤大地支离破碎。为挽救危难中的中国,一些仁人志士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数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给国家找到一条摆脱屈辱,走向富强的道路,所以近代国人自强不息精神是与挽救危急中的国家相联系。正如郑观应在《自强论》一文中提出:“中国在当时非自强不可,而自强非变法不可”。3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党的诞生开辟了国家救亡图存事业的新篇章,党和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解放了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他,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冒出地平线了,我们拍掌欢迎他。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4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需要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学生更应如此,自觉承担起为国为家的责任。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青年一代应该勇担重任,自觉为建设富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下社会中,部分学生存在自私自利的想法和行为,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和社会,这样的学生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了解近代无数先贤们为国家的振兴而付出的努力,给予学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二、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一)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迪

1.塑造学生刚健品德

刚健就是刚强,做事不屈服外界压力,为了目标而不断冲锋陷阵。古代大儒们对这种品德多持有赞赏之意,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述而》。5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强调奋斗且不向困难屈服的人生是精彩的幸福的人生,个体为自身事业梦想而努力奋斗过程中,会有险滩沟壑阻挡在我们前面,向它屈服还是把它踩在脚底就取决于我们的刚健品德,有着刚强的意志力我们终究会实现自己的梦,在实现自己的梦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进一步强大。刚毅品德不仅仅在个体身上发生效用,对于国家政治发展同样功不可没。国家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前仆后继的结果,学生处于人生最好的阶段,对于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最有想法的时期,每个学生如果都坚定不移为国家政治制度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我们国家定会蓬勃向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的抗压能力不仅影响着个体身心发展而且影响着国家事业进步的步伐。新闻中有过关于高校博士自杀的消息,听到这一新闻,我想无数人都会为这个处于花季的生命感到惋惜,纵身一跃固然摆脱了自己的烦恼,身后却留下了父母苍凉的背景,由此可见,刚健品德的培养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命持有一种敬畏、尊重的态度才不会轻言放弃我们宝贵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学生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但总一些人轻言放弃生命,对生命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如高学历人才跳楼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这些人处于最好的青春但却因为一些困难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原因在于对于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生命态度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精神状态,我们正处于国家建设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的就是有高昂斗志,积极向上的人才。学生应该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昂扬的斗志。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仅代表着自己的状态更代表着国家的风貌。二是与时俱进的品质。《易传》中说“生生之谓易”,不断更新不断向上是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则。与时俱进包括两方面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跟紧时代的步伐,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要掌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世界潮流,不断革新,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在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的基础上找准人生方向,不断拼搏,为自己赢得一个无悔的人生。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古代典籍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进取心,如《论语.宪问》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既反映了一种执着的精神状态,又表明了奋力冲破层层阻碍,达到自己目标的决心。积极进取是人生向上的一种姿态,学生就应该是朝气蓬勃,不断向上的群体。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学生个体而言,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不畏艰难,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对于国家而言,国家有了这些拼搏的学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也是指日可待。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时可以利用当代一些奋发有为的学生榜样作为例子,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榜样,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学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应该做什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进取精神不仅对学生成长提供前进的动力,也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中坚力量。

(二)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1.知行合一,重在实践

自强不息精神的重点是个体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百折不挠,它关注的是实践。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的重点落实在最后的“行”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多采用让学生“做”的方法,在“做”中学习理论。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行是知之始,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旦只用理论来说服学生,就完全成了无效行为,知道了并不等于能做到,所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品质是最有力的方法。做中学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做,才能有更深的感悟,才会对社会以及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2.自我教育,提升自己

自强不息精神在古代主要是文人志士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他们自己约束自己,这给我们一点启示,在教育中要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说教以及硬性地灌输是不起作用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方法是个体认识个体,个体说服个体,个体与个体进行斗争,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我教育方法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自我始终有一个评价,也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的空间,学生在年龄上已经处于成年人,不再需要父母和教师始终伴随左右,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自己的能力推动自己向前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千万学生思想走向,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关心,从这种学科中找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3.革故鼎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连成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都说:“如果能做到一天的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那么,理想的人生历程也应该是与日俱新、不断提高的过程。“新”一词是对新生事物的向往,是对向上的要求。革故鼎新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了道德上的积极,才有了行动上的积极,行动上的积极是自我主宰的,是个体主动性的一种发挥。学生具备这种趋新的要求,才能不断勉励自己,不断敦促自己进步。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外国的接轨,使我们看到了新鲜事物,但国外各种价值观的输入,也影响了我们国内的社会风气。当下学生处于多种文化价值观并存的世界中,面对多样的文化价值观,学生选择时必定会无所是从,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灵魂,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除价值观的树立外,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学生的压力也与日剧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能让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勇敢向前,而不是选择极端的方式。

教育是国家之本,学生是建设社会的后备人才,以自强不息精神影响学生,既可以让学生有人生的目标,又可以让社会多一支人才队伍,从而为国家的建设多提供一部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81-87.

[2]顾玉萍.高期待性文化的精神渊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J].文化学刊,2015:223-225.

[3]王一竹.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C].中国计量学院,2013.

[4]刘培丽.儒家自强观对当代学生德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176-178.

[5]盛国军,王汝霞.刚健有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J].理论与现代化,1997:41-42.


作者信息:

王静 女    汉族  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教育史专业 

1 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79.

2 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80.


3 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80.

4 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80.

5 迟成勇.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现代化,20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