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探究

张恩茂

宁化县第三实验学校 福建 三明 365400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依赖心理严重,缺乏学与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当前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模式优化。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引言

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对于教师在课上所讲解的相关内容很难完全吸收,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一、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大规模的考查,并对他们的不足及时纠正,进一步构建和谐、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灵的成长阶段,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强行压制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改变对数学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生认知心理创新教学,在吸引学生参与的同时,使其更加热爱数学,形成强烈的探寻数学奥秘的兴趣。情境教学法在调动兴趣方面有十分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知、情、意合一,促使学生参与探究,在过程中提炼信息,结合知识经验,在思考中消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达到较好的启迪智慧和发散思维的效果。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情境展开教学,一方面可运用电教化手段融入图片和视频等,另外一方面可让学生虚拟表演,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和完成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人民币单位十进制关系,能够简单换算,就可创设购物情境。学生模拟在文具店或者超市购物的情境,一方为购买者,另外一方为超市收银员。情境再现购物时选择商品和付款场景,这里牵扯到了该给多少钱和找零的问题,双方都要计算,并在实践中掌握单位间十进制关系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学习自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但自信并非自负、自傲、自大,而是指能够准确评估自身能力并找寻到对应的特定情境。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亟需学习自信,秉持着学习自信战胜学习进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换言之,学习自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调动教学资源,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拥有充足的勇气探寻新知识,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明确不可怀疑、否定学生,始终将上述要求作为核心的教学准则,避免学生陷入自我怀疑,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第二,严禁使用羞辱、谩骂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应多多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斗志,发掘其潜能。第三,利用课余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优化教学策略,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第四,引导学生阐述个性化观点,将更多的展示机会给予学生,增加其自信心,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进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发挥情境教学方法的优势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是他们初次接触课堂,对于外界相关事物认识不足,还存在着认知较浅的问题,并且好奇心相对较重。在现阶段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该方面问题,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比如,在讲解到《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该部分内容时,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便可以借助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在课前时搜索相关照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观看,从而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具上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边长测量。对于学生来讲,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能够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及特点有着更清楚的认识。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其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着现代教育的形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想要针对性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有必要做好对各种网络资源的筛查和分析,寻找符合现阶段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教育内容,将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课件,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拓宽应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全方位的网络资源,实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深刻发展奠定坚实的支撑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统计图的差异性以及共同点的了解不深刻,教师为保障学生形成对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差异性的理解,完全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深刻的印象,而后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展示出某个需要进行统计处理的信息数据表格,绘制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图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终端当中,清晰具体地观察到不同的统计图,同时形成对二者的差异性的清晰认识。

(五)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为保障前提,必须保证大方向是正确的,才能保证接下来实际工作的落实。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核心、学科框架、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学理念等,对教材使用、课外教材选用、教学手段选择要做出清晰的判断与效果预测,并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结束语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衣食住行到信息革命,处处都会涉及数学知识,小学数学则是人们正式接触数学基本知识的开始。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数字运算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开发,同时,无论是算术题还是应用题,或者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题型都是依靠于一定的生活基础展开。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正确发挥数学在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的最大价值,是当下需要小学教师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颜红.浅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79.

[2]于丽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J].才智,2020(11):166.

[3]张蓉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14):152.
注明: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基于‘让学引思’教学主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FJKXB20-1243课题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