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调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调控

张红霞

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青海西宁 810000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强调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科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呈现生成性、开放性、不确定性,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调控手段实施即时调控,使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态势,从而达到科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本文试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规则的制定执行、材料的提供时机、课堂评价的导向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有效调控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调控

【正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课就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所以活动多、实验多是科学课的主要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很容易导致科学课堂教学出现乱而无序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偏离了目标和内容,教学效率低下。而要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亲历科学、感悟科学、体验科学”,经历科学家式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收获,教师就必须给予有效地调控。否则,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探究的有效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都将是一句空话。

导致小学科学课堂乱而无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合作小组的成员分工不明确,组员之间不能有效合作、各司其责。(2)必要的学习规则的缺失。比如操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倾听的规则等,学生没有了这些规则的约束,必将导致课堂的无序。(3)由实验材料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材料缺乏结构性、典型性,学生用实验材料做一些与本课内容、本实验活动无关的事,或是材料过早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实验前的指导缺乏有效性,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无所适从。(4)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导向机制。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功能是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评价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又在课堂内外起着激励作用。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小学科学理念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如何才能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有效地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

一、学习的兴趣,是课堂调控的前提基础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儿童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而科学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总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乐此不疲。这样,科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式。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进而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的管理,是课堂调控的关键因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小学科学的学习形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如何分担任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教师还存在很多困惑,教师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低效,也成为小学科学课“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学习中说:“老师,他不让我玩” ,“老师,他在捣蛋”等不和谐的声音,这从侧面反映出教师还没有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到位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没有有效地形成,这样的科学课堂,不乱反而是一种怪事了。这些现象无不告诉我们,对合作小组的管理和调控是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学习的规则,是课堂调控的有效保证

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特别是在科学课常用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规则的制定对于课堂的调控就尤为重要。

1.独立思考的规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和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交流的规则

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交流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亮点,敢于质疑;要做好纪律的组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

(2)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听完后,能将发言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形成思维碰撞。

3. “停”的规则

科学学习活动小组多,学生小组的探究、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客上。“叫停”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必须做到停止讨论、交流,不再去碰触实验器材。最好是形成一个习惯,老师“叫停”时,学生即把实验材料放到实验桌中间(学生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减少实验材料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四、材料的提供,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活动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有的教师选择的“有结构的材料”常常会因为材料本身有问题、材料引起学生过多的无关注意、材料不利于学生认识问题等因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材料,要作到“心中有谱”,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五、评价导向,是课堂调控的必要补充

课堂是科学课评价的主要阵地,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一种必要补充。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一方面是能够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

科学课堂的确是最容易“乱”的课堂,但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对课堂中发生的各种“乱”因给予分析研究,适时适当的调控课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乱”会因为有序而美丽。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