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伊廷梅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第一初级中学 271104

摘要: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决定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呈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正确的行为习惯等个人素质,也是推动学生全方位健康茁壮成长、进步的基础保证。但如今,纵观我国各地区的初中校园,部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却不容乐观。通过一些实例可以发现初中生在学习方面主要受家长与教师对自身过高的期望压力以及升学竞争的日渐激烈影响,会经常性的表现出厌学、考前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而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某些初中生无法完全理解家长、教师的关爱行为,与同学发生矛盾、不融洽等均会造成学生心理情绪形成波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对策

引言: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心智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尚未成熟,且正值青春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较为强烈、心思敏感、多愁善感,自我意识较强,过分重视主观行为,不愿受他人约束、管制。追求独立又难免依赖、强调个性却缺乏对道德标准的精确判断、面对事物的个人情感既丰富又脆弱,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矛盾现象较为明显的关键时期,并容易受到他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家长与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骨骼发育健康,更应注重学生心理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时给予合理与正确的引导,保障学生身体、心理健康。

一、初中生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焦虑情绪

从学业较为轻松的小学校园步入到较为陌生且学习任务繁重的初中阶段,部分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和过渡,自行调解心理情感难度较大。另外,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初中生不仅需要承受来自家长、学校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需承担起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使其精神得不到有效缓释,往往长时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同时,自我意识、同学往来、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方面均会间接或无形的对初中生脆弱、敏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形成焦虑难过的情绪波动。在这种不良情绪困扰下,初中生做出抱怨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并忽略了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体会不到满足感,紧张的神经不能得到充分放松。如发生在初中生身上常见的心理通病有担心考试成绩、被他人嘲笑、顾虑没有朋友、被教师责骂等。

(二)厌学行为

立足于考学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中,初中生担负着家长、教师的超高期许,长期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生活、学习,一些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将会形成厌学心理,抗拒知识接收、获取;二则,家庭教育中的“读书无用论”等不实思想的持续灌输下,会使判断能力低下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激情;此外,教师不恰当的教学策略也会导致学生发生厌学心理。例如教师忽略了帮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巩固知识点理解、印象,造成学生学习缺少明确的目标、方向,致使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产生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厌学心理;还会因为教学手段未能照顾到班级内全部学生,会使个别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看法,也会引发厌学情绪。

二、初中生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对策

(一)焦虑情绪对策

除了在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抚平学生心理波动外,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举办主题活动。着眼于让学生产生焦虑的源头,从根本处放松学生心理压力。一是学业压力,教师应主动联系家长向其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能过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走向,应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平台,并营造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给予学生温暖、舒适的港湾。二是学生人际交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增进生生或师生之间的关系。如召开“拔河比赛”,让学生在趣味运动中感受到友谊的乐趣、团结的力量、舒缓心理压力,这时教师应融入德育教育,向学生讲解合作的关键性,塑造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三是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充当义工,树立学生敬老尊老思想、到广场捡垃圾,感悟环卫工人辛劳,约束自身行为规范等,填充学生课后时间,分散学生沉浸在焦虑中的注意力。

(二)厌学行为对策

对于学生问题从来不是教师一人的工作,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校园教学。教师与家长应一同更新先进的教育思想,共同对学生心理情况提升重视程度。在现在的媒体时代,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多利用微信、钉钉等渠道,及时地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当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营造出课堂的平等、公平氛围,严格遵守“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思想,尊重每一位学生想法、行为,根据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不同等级的简单学习任务,增长学生学习自信心。在班级内部开通教学意见箱,鼓励学生就教师教学方式、内容等提出建议,并将此作为参考实时修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近了,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不受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与家庭应协同协作、共同联动,保证德育教育引导工作有序、平衡,携手促进学生道德指数提升、心理情绪平稳。并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络,根据学生阶段性的真实表现情况,商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策略,将德育融于生活化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到来自多方位的德育教育,能够主动让思想统一行为,防止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不良心理情感,从而以心理层面直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欢.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矫正策略思索[J].新课程导学,2020(20):67-68.

[2]李荣英.李娜.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青少年学刊,2019(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