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审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双减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审题能力

韩秋华

福建省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 363000


摘要: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由于数学问题题型复杂且解题步骤较多,所以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产生畏难心理。在审题中问题是前提条件,如果测试不明确,提问的质量就会下降。从这种情况出发,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展开进行探讨,并在双减政策基础上,提出了为小学数学审题教学提供有效应用策略,现内容如下。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审题;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把握题目中的重点,才能在解题时在题目中找到关键点,才能够真正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所以,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们阅读审题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为他们打好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减负增效。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必要性

(一)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通过检测来观察和评估,小学生阶段在测验中是比较特殊的,首先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识字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是有阻碍的,所以在测验的过程中小学生如果不能认真的审题或者审懂题目就很难能够将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这给小学生答题带来困扰,然而测试是学生在学生生涯中绕不开的一项必备任务,能不能具备优秀的审题能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尤为重要。并且小学生如果不能好好的审题,给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完成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懂得教师的提问所指何疑,更好的做到减负增效,从而符合当下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

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是能够读懂题目的浅显理解,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提炼,能够针对所提问题快速的调动相关知识库,有问有答,零散的知识需要系统化,而系统化的学习离不开以问题作为引导的总结和归纳。题目中的问题是对知识的能聚和知识的强化记忆,因此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读懂问题,还包括对相应知识的快速调取能力,以及能够精准的理解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数学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在审题的过程中包含做题读题的认真和细心程度,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或者同样的问法但所考内容差距甚远,这都需要学生去辨别去细心耐心的思考。

  1.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重视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是知识的主要讲授者,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思维也大多源于教师,即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给予学生深远影响。为强化审题习惯的培养效果,数学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充分重视自身的教学工作,注重方式方法。在解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审查,认真思考,从思想层面努力提高小学生对于题目审核的重视程度。在审题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持续保持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其可始终保持自主审题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审题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使用举例分析审题不认真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转变观念重视审题活动,优化其审题习惯。相应地,依托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审题引导,学生也会慢慢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审题质量,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进而增强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传授正确系统的审题方法

当初次阅读题目时,部分学生很难找寻到问题关键,也无法理清楚提干信息间的逻辑关系。部分学生会先入为主地认为题目过难,无法自主解决,这会为后续答题带来一定阻碍,降低学生积极性,无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审题方法的重要性。若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审题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则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相应地,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正确、系统多元的审题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审题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审题习惯。通过独立审题,真正掌握解题关键信息,切实提高审题效率。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班内学生性格特点、认知能力,为每位学生讲述个性化的审题技巧、多元的审题方法;通过提供独立审题、独立思考机会,逐步达成审题习惯培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为吸收种类多样的知识点,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的审题方法,这需要学生自主选取适宜的方法解决对应问题,以强化数学解题的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平移""旋转""对称"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部分小学生无法正确认知图形变化,未能采取正确方法审题;这会放大自身的困惑疑问,进而提高题目理解难度。鉴于此,教师可引领学生结合题目要求,遵照审题步骤,依次审题,以强化审计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步骤、审题方法,逐步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而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

(三)抽象转换到直观画图分析

学生的智力发展还不成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难以理解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在提问中可以通过线段、图示、直线等形式直观地表达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对于几何问题仅仅依靠想象的话,学生们很难正确理解,所以这时可以用图形分析来直观地观察。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以下问题为例,其题干:卡车早上8点从 A开到 B,平均时速为40 km,巴士以平均每小时60 km的速度行驶。卡车开出2个小时后,小轿车启程,下午2点通过一个中转站,继续前进。那卡车到B的距离还有多少公里?它包括时间,距离,地点,卡车和公共汽车等等。对这类数学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相应的草稿。然后,分析问题,在线段图上标出车与车对应的位置及对应时期,明确地通过图纸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准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审题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晓明.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10):185-186.

[2] 余芳.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97):78.

[3] 左镁琴.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小说月刊,2018,000 (002):P.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