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燕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七病区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 在脑梗死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方法 自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选择60例因脑梗死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30例病人。护理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B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总结与探究A、B两组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结果护理A组与护理B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对照,前者较低,后者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运动功能干预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对照,前者较低,后者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 在脑梗死护理中,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脑梗死

在临床治疗中,脑梗死属于常见、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脑梗死又被称作为缺血性卒中,是因各种因素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进而诱发与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表现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以护理干预为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临床症状[1]。我科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与实施效果,于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选择60例因脑梗死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具体实施情况、结果分析,见如下阐述与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选择60例因脑梗死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30例病人。护理A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42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05岁。护理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1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55岁。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上经软件处理差异显示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A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B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心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及时疏导病人不良情绪,改善负性情绪反应,帮助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疾病教育: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为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机制、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等,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使之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体位康复干预: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指导病人选择适合体位,提高舒适程度。此外对于肢体偏瘫的脑梗死病人,护理人员还要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当病人处于仰卧位时,要协助上抬患侧肩关节,使病人上肢能够自然展开。(4)肢体运动干预:根据病人病情,指导并协助进行肩关节、腕指关节主动、被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指导进行手功能精细训练、腕关节、肩关节内外收展训练,鼓励病人独立坐起,逐步过渡至站立平衡,然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等病人平地行走稳定后,再适当增加上下楼梯等训练。(4)认知功能训练: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要指导家属多与病人沟通,满足其需求。责任护士可利用宣传画册、卡片等形式经常与病人交谈,鼓励其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指导病人听舒缓音乐、看书、读报等、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病人辨别能力。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结果。从护理满意评分、运动功能2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评价标准:(1)护理满意评分:采用评分方式进行,总得分值越高证明病人对于本次护理满意度越高,此评分问卷为我院自设问卷,共10道题目,每题计算10分。(2)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方式评价病人下肢运动功能。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采取的数据均纳入SPSS25.0软件中进行处理,对于技术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评分对照

护理A组与护理B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对照,前者较低,后者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见表1。

表1护理满意评分对照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评分/分

护理A组

30

80.02±1.21

护理B组

30

90.09±1.15

t


33.0409

P


0.0000


2.2运动功能干预

护理A组与护理B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对照,前者较低,后者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见表2.

表2运动功能干预

组别

例数

Fuel-Meyer/分

护理A组

30

36.5±6.3

护理B组

30

45.1±6.2

t


5.3290

P


0.0000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收集、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脑梗死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脑梗死疾病特殊,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以护理干预为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2-3]。脑梗死护理中,常用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虽然这种护理方案有效,但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结果不佳。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室则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系统化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案在实施期间,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负性情绪反应,帮助其树立治疗的自信心。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知晓程度,进而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的自信心。通过体位康复干预,可改善病人体位,保证病人舒适度,降低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肢体运动干预,可改善病人肢体不良情况,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能力。通过认知功能训练,可提高病人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护理中,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爱兰. 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的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5):86,85. DOI:10.3969/j.issn.1674-361X.2021.15.037.

[2]富佳薇,康云勤,钮清清. 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6-19.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07.005.

[3]刘金荣,王敏,苗慧. 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5):791-794.

DOI:10.3969/j.issn.1008-8296.2020.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