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生物反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马玉娇 刘珊珊 石凯婷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CCU病区, 江苏 南京市 210029

[ ]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稳定的84例患者,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42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并记录入院后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入院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AMI 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 ] 生物反馈;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长时间得不到气血与氧的供给,使得心肌得不到滋养而导致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系统的急症之一。临床常见有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用药后仍不能完全缓解;血清心肌酶的活性上升;也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的情况下危及生命。如今,一方面人们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但另一方面,生活压力也显著加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由于病人病情严重,需要绝对卧床,这样易使其胃肠功能下降,再加上排便体位、环境改变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胃肠道症状和肠易激综合征,排便功能下降,进而出现便秘[2-5]。便秘可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心力衰竭、心绞痛等,成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生物反馈疗法是近些年兴起的生物治疗技术,主要是操作性反馈机制模式进行治疗,目前的研究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物反馈疗法可显著改善胃肠道症状,能有效平复病人的不安和担忧,防止病人因便秘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和恐惧,肛门的生理机能也有效改善,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提升,病人便秘病情不断好转,临床效果显著。但目前没有研究报道关于生物反馈疗法对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训练与常规护理的对比对 AMI 住院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改善病人便秘病情、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证据,也对以后的临床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研究如下。

1 研究对象

2019年9月至11月,选取84例本院心内科某病区收治的住院患者。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42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对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通过OrionPC /4EMG 肌电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病人进行干预治疗,给病人讲解与排便相关的生理知识及排便技巧等。首先让患者认识到肛门、直肠、腹肌运动的正常和异常压力图像 , 然后指导患者掌握增加直肠压、Kgel收缩和放松肛门的动作 , 理解生物反馈仪屏幕上各项参数的意义, 教会患者能够在生物反馈仪提示下做出主动排便动作。在首次治疗中 , 依据患者自身的直肠肛管压力20% 的上升或下降得出各项参数 ,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达到设定的参数范围 , 仪器会自动调整参数20%的再次上升或下降 , 直到直肠压和肛管压正常值的产生,保证每天做1次,每次20分钟,持续2周。

2. 3 观察指标 :首次排便时间。

2. 4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统一培训合格后的医务人员对研究过程进行负责,采用盲法,对两组患者的第一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退出。

2. 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资料利用Excel2007进行收集和统计,并采用 SPSS 22.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对患者便秘症状、护理满意度等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进行分析比较发现,P <0. 01,统计学差异显著。如表 1。


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例)

组别

例数

<24h

24~48 h

48~72 h

72 h 以上

观察组

42

17

12

10

3

对照组

42

5

8

12

17

χ2


17.327

P


0.001


4 讨 论

4. 1 影响AMI 患者便秘的因素 AMI患者入院早期,因卧床、排便环境、焦虑、恐惧等因素易造成肠道内粪便滞留时间过长,出现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并常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及预后。所以控制不良反应已成为提升临床高危患者护理质量时的关注重点。

4. 2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生物反馈仪使用前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做好研究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病人住院 6 h 内用生物反馈仪进行排便干预,让病人跟着仪器的指示做,促使正确的排便。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感受进行及时询问并记录。

[参考文献]

[1] 赵凯,王俊平,董丽娜.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进展[J].中国医刊,2019,54(03):251-254.

[2] 杨静,袁为群,卢翠琼,陈瑾.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7):4442-4446.

[3] 李秀凤.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塞便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66.

[4] 邹露婷,毛芳,王莹澄,肖玉琴.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9):63-65.

[5]刁美丽.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