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康佳威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共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本次研究分为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研究组)及常规护理模式(参照组)两个组别两种护理方法,并且每组人数相同,针对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种总发生率进行计算,研究组为3(6.00%),参照组为16(32.0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评分显高,两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观察两组吸痰次数、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数据,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结论 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后,可将并发症发生率将至最低,同时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症状尽早得到恢复,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小组;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护理质量

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急危重症患者常用于维持患者呼吸和抢救的治疗手段,因为一般急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呼吸停止或者呼吸严重衰竭等严重情况出现,所以呼吸支持治疗非常重要[1]。然而,因机械通气设备操作的专业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并发症多的特点,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这就需要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同时促使其尽早恢复,尽快出现,更能节省医疗费用。本文主要分析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共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本次研究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26-66岁,均数(46.25±2.37)岁,给共30例男性、20例女性;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5-65岁,均数(45.18±2.29)岁,给共31例男性、19例女性;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及开展基础护理工作[2]。研究组基础护理同时采用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方法为:① 加强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前,护理人员将气管切开的必要性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告知其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与患者交流的目的是增进护患距离,增强其信任感,引导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工作。对患者情绪密切关注,及时疏导患者恐惧、不安等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鼓励,给予其治疗信心。② 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确保患者所在区域的温湿度适宜,并在早、中、晚跟随主治医师查房,对空气质量进行判断[3]。室内摆设应用0.05%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对患者咳嗽、痰鸣音、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通过拍背的形式帮助患者排痰。每次吸痰时要快、准,同时要保障患者舒适度,每次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③ 套管护理,固定安置套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同时对气囊压力,维持压力正常进行定期检测。在移动或帮助患者翻身时,确保头、颈和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拔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适当约束上肢,避免无计划拔管

1.3  判定标准

针对两组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临床效果情况临床获得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检验用χ2;计量用(`x±s),检验用t。文中所体现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深入处理,若显示P<0.05, 说明了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n=50

并发症包括: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导管堵塞;研究组分别出现:1(2.00%)、1(2.00%)、1(2.00%);参照组分别出现:5(10.00%)、6(12.00%)、5(10.00%);对两种总发生率进行计算,研究组为3(6.00%),参照组为16(32.0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

2.2 调查两组护理质量评分n=50

护理质量评分从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治疗环境、心理疏导方面所体现,评分范围1-10分;研究组分别为:(9.24±0.38)、(9.19±0.36)、(9.33±0.17)、(9.25±0.39);参照组分别为:(7.04±1.11)、(7.13±1.15)、(7.31±0.09)、(7.22±0.14);研究组分值对比参照组分值显高,两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

2.3 统计两种患者临床效果n=50

从吸痰次数、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来统计;研究组分别显示:(0.85±0.20)次/d、(3.14±0.63)d、(6.65±1.55)d;参照组分别显示:(1.31±0.30)次/d、(5.12±0.59)d、(10.79±1.97)d;观察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机械通气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从而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通气仪器的专业知识、 患者病情监控、日常护理等均需要护理人员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提示了,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后,可将并发症发生率将至最低,同时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症状尽早得到恢复,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燕华, 何松彬, 邓莺. 专项护理小组护理模式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9, 26(21):2.

  2. 佚名.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分析[J]. 糖尿病天地 ,2021,18(10):282.

  3. 司丹. ICU护理小组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