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究

梁雨欣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 旨在对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4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界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满意度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实际急诊护理时,可灵活应用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护理效果

引言:

急诊科室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日常医护工作开展时,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使得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通过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解析可知,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存在很多的风险隐患。任何护理差错与缺陷的出现,都会对急诊患者造成客观的影响,使得医疗纠纷概率增长,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由此可见,在实际急诊护理操作工作开展时,应当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水平与质量,为此,可合理引进风险管理模式。为评估急诊护理操作中,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笔者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观察,评估传统护理操作与风险管理的护理操作,两者存在的客观差异。为保证护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本次医学研究方案,已经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为后续医学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时,选择我院本年度,收治的48例急诊患者,将其作为医学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将4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界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患者、对照组24例患。

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医护人员采取常规护理操作流程。观察组患者护理时,则基于基础医护操作,对其开展风险管理护理措施[1]。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包含1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包含13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后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并无显著差异,且统计学P大于0.05,可保证本次医学研究工作开展的科学性。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时,医护人员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时,则基于常规的护理操作,开展风险管理控制。在实际风险管理护理操作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在实际工作开展时,不断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促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得到增强。如部分医院具体工作开展时,则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对急诊科室患者进行风险教育,促使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急诊护理操作工作当中,认识到护理风险隐患带来的现实问题,进而主动规避相关问题,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有效规避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医护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时,应当基于法律视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教育,促使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并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法律保护自身,避免被无良个体伤害,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与职业荣誉感。

其二,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契合急诊护理工作开展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机制、评估制度等,为后续护理操作提供支持。为此,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管理时,应当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总结护理经验,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因素进行逐一罗列,并对仍旧存在的急诊护理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基于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则可以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急诊护理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证急诊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其三,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合理完善优化,契合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如急诊护理安全告知制度、急诊科室等级制度、医疗风险评估制度等,实现对急诊护理的风险有效管控,对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护理缺陷,进行科学合理的规避,促使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开展水平的持续提升[2]

其四,急诊科室护理时,为充分发挥出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开展价值,则需要组建风险管理监督工作小组,实现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全方位考核评估,并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实现风险管理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急诊护理工作开展的水平,杜绝医疗事故的出现,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急诊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观察指标

鉴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急诊护理操作研究工作开展时,笔者仅开展护理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在护理满意度数据获取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患者与家属进行参与,并保证患者与家属回答信息的保密性。在观察指标设定时,主要进行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等参考指标,为后续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铺垫基石。

(四)统计学处理

在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时,为保证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笔者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²检验。通过进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统计学P小于0.05,说明数据具有差异性,可保证统计学意义,实现预期医学研究工作开展目标

[3]

二、结果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后,则发现护理中出现差错的存在2例,而护理缺陷则出现了4例。在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基于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开展风险管理控制,没有出现护理差错,而护理缺陷仅出现一例。通过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与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的护理开展数据信息,如下表1所示。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解析可知,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3.33%。由此可见,急诊护理操作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满足度

观察组

0(0.00)

9(37.50)

15(62.50)

24(100.00)

对照组

4(16.67)

12(50.00)

8(33.33)

20(83.33)

表 1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三、讨论

通过对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解析可知,急诊科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相关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得护理难度增加。如急诊科室的人员流动较大,使得细菌残留较多,可能会出现细菌交叉传播的问题,对病患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时,部分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际护理工作当中,进而对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影响,使得急诊科室的护理效果整体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的服务要求更高,为此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工作实力,为民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束语:

基于本次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可发现在急诊护理工作开展阶段,合理采取急诊风险管理护理对策,可以很好的控制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概率,并使得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可以说明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此,在今后急诊护理工作优化阶段,为不断提升护理工作开展水平,则可以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对策的有效推广,提升医护队伍的整体实力,并不断改善医患之间的公共关系,保证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媛.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7):109.

[2]岳颖.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44.

[3]王玉红.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才智,2015(3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