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分析

邹雁

浙江衢化医院 324000

【摘要】目的:对烧伤残余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1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莫匹罗星软膏和湿润烧伤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χ2=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并且就治疗后3d、1周、2周的VAS评分而言,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5,6.598,8.698;P=0.007,0.004,0.001,有统计学意义;就残余创面愈合时间而言,治疗组患者为(14.13±3.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4±3.39)d,t=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残余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借鉴。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烧伤残余创面;治疗效果

烧伤残余创面主要是由于深度烧伤治疗中存在烧伤面积大、烧伤深度较深、治疗方法不当、前期清创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的[1],以迁延不愈、反复感染、愈合差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本院将湿润烧伤膏应用于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并与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120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62例;女:58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5-66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35.35±3.55)岁;烧伤程度:Ⅱ度、Ⅲ度分别为70例和50例。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利生用物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纳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采用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0930064)在创面进行涂抹,1mm的涂抹厚度,并采用单层凡士林油纱布、数层无菌纱布来进行覆盖、包扎[2],每天对敷料进行更换。

1.2.2 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纳湿润烧伤膏治疗:将莫匹罗星软膏和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000004)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按照1mm的涂抹厚度在创面进行涂抹,并采用单层凡士林油纱布、数层无菌纱布来进行覆盖、包扎,每天对敷料进行更换。

1.3 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在95%以上,无任何不良反应,则判定为显效;创面愈合率在50%-95%之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指标,则判定为无效;(用药前面积-用药后面积)/ 用药前面积×100%为创面愈合率;(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1周、2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3)统计两组患者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61c56e86cbef4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χ2=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60

20(33.33%)

23(38.33%)

17(28.33%)

71.67%

治疗组

60

41(68.33%)

17(28.33%)

2(3.33%)

96.67%

χ2


13.212

7.114

15.213

10.8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疼痛程度对比 就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并且就治疗后3d、1周、2周的VAS评分而言,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5,6.598,8.698;P=0.007,0.004,0.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1周、2周的VAS评分对比(61c56e86cbef4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d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对照组

60

7.05±1.07

6.71±1.02

5.54±0.94

3.39±1.21

治疗组

60

7.03±1.09

5.87±0.50

4.26±0.65

1.02±0.04

t


0.087

4.125

6.598

8.698

P


0.659

0.007

0.004

0.001

2.3 愈合时间对比 就残余创面愈合时间而言,治疗组患者为(14.13±3.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4±3.39)d,t=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烧伤残余创面主要以清创加外用抗菌药物治疗为主[4],莫匹罗星软膏虽然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但是无法促进创面愈合。本次研究中应用的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为为黄芩、黄连、罂粟壳、黄柏等,具有扩张血管、广谱抗菌、保护血小板等作用,并且能够对创面外露的神经末梢进行有效保护,使上皮环境更加湿润,有利于改善局部血供,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χ2=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并且就治疗后3d、1周、2周的VAS评分而言,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5,6.598,8.698;P=0.007,0.004,0.001,有统计学意义;就残余创面愈合时间而言,治疗组患者为(14.13±3.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4±3.39)d,t=10.898,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烧伤残余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对缓解疼痛以及促进康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真贞,李海佳,肖丽蓉.电磁波照射联合综合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9):3477-3478

[2]简繁,赵守和,马森.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0):110-111

[3]兰宏伟,周忠志,邹梅林,奉水华.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IL-1β、TNF-α、IL-6表达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08):88-89

[4]席云峰,张斌,苏伟,肖厚安.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8):96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