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康复治疗仪 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

周佩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产科,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有效性探讨。方法:选取在2021.6-2021.11期间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分别采取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护理有效性。结果:实验组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实验组初产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结论: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能够提升初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改善初产妇生活质量,提升初产妇对于临床采取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关键词初产妇;康复治疗仪;盆底训练;康复护理


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产妇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对于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要采取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现阶段主要采取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现阶段我院应用的康复治疗仪是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1]。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1.6-2021.11期间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分别采取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训练和常规护理,100例实验组初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9.56±2.63)岁,孕周35-41周,平均(38.12±1.26)周;100例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9.49±2.58)岁,孕周35-41周,平均(38.24±1.32)周。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和孕周对研究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针对初产妇开展的乳房清洁、母乳喂养、会阴伤口护理、产后卫生保障等基础性的护理措施[2]

实验组初产妇采取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训练:(1)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需要使用专用腔体上将特殊的黑色硅胶电极涂抹上黏合剂,将2片乳房修复治疗片和 2 种特殊的腹部片剂,分别放置在初产妇平脐和脐下一横指,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电极片与皮肤完全接触,做好固定处理,以防电极片固定不当脱落[3]。在治疗的过程中,电极片刺激的强度应该是由低到高,最高为180~ 230Hz。在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与产妇的沟通交流,2次/d,20min/次。(2)骨盆底康复训练,在开展训练之前,还是由相关的护理人员为初产妇讲解骨盆底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开展骨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提高骨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训练的配合度。在开展骨盆底康复训练的时候,初产妇下肢处于弯曲分开的状态,主动收缩肛门和尿道,每次持续的时间为10秒,每次训练开展3组,每组30次。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包括初产妇泌乳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时间,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越好采取的康复护理效果越好;比较两组初产妇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评定初产妇生活质量,包括护理实施后的精神状态、生命质量、社会能力和日常活动,每一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初产妇生活质量越好。

    1. 统计学方法

SPSS21.0数据处理,计量资料( x±s),t检验,计量资料(n,%),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

实验组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

表1 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泌乳时间(h)

首次排尿时间(h)

恶露时间(d)

实验组

100

17.53±3.26

8.86±1.56

15.12±2.26

对照组

100

25.63±4.12

11.52±2.59

20.12±3.51

t

--

15.41

8.79

11.97

P

--

0.00

0.00

0.00

2.2初产妇生活质量

实验组初产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

表2 初产妇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精神状态

生命质量

社会能力

日常活动

实验组

100

73.56±3.56

77.85±3.21

74.56±3.56

73.53±3.44

对照组

100

63.53±4.57

66.53±4.75

62.53±5.12

64.53±4.59

t

--

17.31

19.74

19.29

15.69

P

--

0.00

0.00

0.00

0.00

3 讨论

对于初产妇来说由于缺乏分娩经验,产后对于初产妇身心康复造成的问题更为显著,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要重视护理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初产妇子宫功能不全和母乳喂养困难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升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有效性。初产妇在产后实施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使用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之前,需要为初产妇说明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使用的目的、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原理,提升初产妇在使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初产妇在使用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的时候,需要处于背卧体位状态,将初产妇皮肤进行清洁处理,治疗之前应该告知初产妇排空膀胱,为了保障治疗过程中能量在腔中均匀转移,能够有效地帮助初产妇泌奶,增加了乳房产奶量,增加新生儿乳房喂养率。初产妇在产后护理中需要联合开展盆底训练,通过训练能够早呢更加尿道、阴道和直肠周围肌肉的强度,增加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力,加快初产妇产后子宫康复的速度。

实验组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指标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实验组初产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

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之后,产后康复护理中实施电子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能够帮助初产妇加速泌乳促进子宫康复,提升初产妇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艳娜, 甘桂萍, 张伟华.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 43(05):393-397.

[2] 陈晓丹、李小银、黄少华、等. 凯格尔运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顺产妇盆底肌早期康复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24):4.

[3] 贺文丽.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