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慢性鼻窦炎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

胡志军

湖南航天医院 邮编 :410006 [ 摘要 ] 目的:探究 在 慢性鼻窦炎术后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 。 方法: 2020 -2 到 2021 -2 期间从我院选取 90 例慢 性 鼻窦炎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 随机数字表法 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 1 组和观察 2 组,其中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观察组 1 组使用标准抗生素,观察组 2 组使用延长抗生素,比较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和术后感染率 。结果: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感染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慢性鼻窦炎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白细胞水平升高,但感染率较低。通过应用抗生素难以降低炎性指标阳性率,所以不建议常规采用抗生素对感染予以预防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手术;抗生素;合理使用

在临床中慢性鼻窦炎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以嗅觉障碍、鼻涕增多、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存在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极易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发展,诱发产生鼻息肉、颅内感染等多种其他重型疾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现如今,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时,最为有效的措施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之一,能够清晰探查病灶并将其清除,同时对鼻窦开口具有扩张作用,能够有效保留鼻窦结构及其功能。但是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实施难以对患者存在的的炎症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同时患者病情极易反复发生[1]。因此,采用抗生素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积极探寻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2到2021-2期间从我院选取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组和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观察组1组使用标准抗生素,观察组2组使用延长抗生素,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15例:15例,年龄最小不低于5岁,最大不超过74岁、平均年龄为(45.21±14.75)岁;观察1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16例:14例,年龄最小不低于5岁,最大不超过75岁、平均年龄为(44.99±14.66)岁;观察2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17例:13例,年龄最小不低于5岁,最大不超过74岁、平均年龄为(44.89±14.33)岁。将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应数据作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研究符合开展要求。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以Messerk-linger为依据实施手术,开放筛泡后实施全麻,再通过动力系统和息肉钳去除息肉,按照患者病情切除钩突及筛泡,对上颌窦予以扩宽,适当暴露后将不同程度的病变组织予以切除。手术完成后,采用可吸收纳西棉填塞创面,从而避免出血。对照组手术前后均不应用抗生素,观察1组在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即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2.0g头孢唑啉,12小时1次,术后48小时停止应用抗生素。观察2组应用抗生素时间大于48小时直至患者出院,即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2.0g头孢唑啉,12小时1次,抗生素持续应用直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

比较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和术后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61c91e208ae3b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对比

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比较(n,%)

组别

病例数

白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阴性率

对照组

30

1(3.33)

29(96.67)

观察1组

30

3(10.00)

27(90.00)

观察2组

30

2(6.67)

28(93.33)

2.2术后感染率对比

术后感染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三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n,%)

组别

病例数

感染

未感染

对照组

30

2(6.67)

29(93.33)

观察1组

30

1(3.33)

27(96.67)

观察2组

30

0(0.00)

30(100.00)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中主要指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发生在鼻腔和鼻窦黏膜中的慢性炎症,诱发原因包括病原菌感染、变态反应、鼻腔内纤毛功能异常,或受机体免疫缺陷诱发。诱发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免疫力降低和机体大量释放炎性因子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危险因素[2]。因此,现如今临床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时,多应用抗过敏、抗炎以及强化自身免疫力等措施展开治疗[3]。目前,鼻窦内窥镜手术属于一种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手术治疗措施,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时,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正常黏膜和结构,同时可清除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但是鼻窦内窥镜手术难以有效治疗鼻粘膜炎性病变,同时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在手术后极易发生病情复发的情况[4]。为此,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多应用抗生素实施治疗,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积极探寻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5]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第一天白细胞阳性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感染率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鼻腔手术切口属于二类切口,且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存在污染的可能性,术后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且鼻腔填塞增加的感染的发生可能性,所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十分常见。因为慢性鼻窦炎多伴随存在不同的细菌,所以在手术后多应用广谱抗生素。具体而言,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炎症具备控制作用,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耐药性。与此同时,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获知,慢性鼻窦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没有必要,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术后随访鼻腔换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有效预防感染[6]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白细胞水平升高,但感染率较低。通过应用抗生素难以降低炎性指标阳性率,所以不建议常规采用抗生素对感染予以预防。

参考文献

  1. 常尚揆, 郭龙龙, 史月莹,等. 归脾汤加减方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9, 000(002):14-18.

[2]刘惠兰, 黄敏, 熊德明,等.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综合治疗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9, 43(04):341-342.

[3]张杰, 陈静, 黄立高,等. 慢性鼻窦炎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26(020):102-105.

[4]何云, 葛家华. 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药业, 2019, 28(07):85-87.

[5]罗显菊.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018(009):103-104.

[6]张国正. 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