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3

肾着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观察

孙淑贞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69


摘要目的:观察肾着汤加减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72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肾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活动障碍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活动障碍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着汤及针刺均可减轻患者腰部疼痛及改善腰椎活动障碍,两者相比肾着汤总体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肾着汤;腰痛;临床观察

腰痛,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患者常自觉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甚则痛连脊柱及下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痛常见于社区中老年人,由不同原因造成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从而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产生的腰部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病变[1],目前治疗西医多采用常规西药、封闭及手术,不良反应多,预后效果差,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腰痛方面安全有效,为腰痛症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途径。中医名方肾着汤具有散寒除湿、通络袪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腰痛[2],笔者临床应用肾着汤加减治疗腰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中医科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3.31±5.26)岁;病程7-181个月,平均(26.54±37.43)个月。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6-76岁,平均(64.17±5.49)岁;病程8-193个月,平均(27.13±36.49)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病史;②腰部冷痛重着,静卧不减,寒冷及阴雨天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迟;③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相邻边缘骨赘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间隙变窄等,并除外骨折、肿瘤、结核及内科肾脏及妇科病变。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肾着汤加减治疗:干姜、茯苓各 18g,白术、甘草各 9g,湿邪重者加苍术9g,寒邪重者加附子10g,瘀血重者加红花、桃仁各10g,肾虚者加牛膝、杜仲各15g。每日 1 剂,分两次温服。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腧穴为主,选择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阳关、腰夹脊、委中、环跳及阿是穴,用75%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选用 0.3mm×40.0mm 无菌针灸针,直刺进针,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 20min,隔日1次。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疗效。


2.2 疗效标准

2.2.1 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估

治愈:腰痛完全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可以正常工作;显效: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稍受限,不影响日常工作;好转:腰痛缓解或减轻,腰部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无效:腰痛及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 总例数 ×100%。

2.2.2 疼痛程度评定

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将一条10cm直线,两边分别标有0(无痛)、10(最痛),患者在线上标记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点,测量0到标出点的距离即为疼痛强度。

2.2.3 腰椎功能障碍评定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5]进行评分,共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患者睡眠、生活自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P

治疗组

37

6(16.22)

15(40.54)

12(32.43)

4(10.81)

89.19

0.001

对照组

35

4(11.43)

8(22.86)

14(40.00)

9(25.71)

74.29


3.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明肾着汤及针刺均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两者相比,肾着汤更具优势。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7

9.59±1.26

2.68±1.05*#

对照组

35

9.24±1.38

4.63±1.5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活动障碍比较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明肾着汤及针刺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活动障碍,两者相比,肾着汤改善更明显。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活动障碍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7

45.368.72

11.483.53*#

对照组

35

46.187.95

20.864.7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腰痛,属中医“痹病”范畴,病因多为外感、劳伤扭挫、内伤等,其主要病机为寒湿阻滞经脉或外伤损伤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导致 “不通则痛”之实证;或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久病肾衰,肾气不足,经脉失养,从而导致“不荣则痛” 之虚证。临床患者多为虚实夹杂,尤以寒湿、瘀血、肾虚夹杂之腰痛常见[6]

肾着汤由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提出,记载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腰为肾之外府,寒湿伤于腰部,着而不行,故名肾着。本病病邪在经络,未深入脏腑,虽曰“肾着”,而肾不病,其病止于肾之外府。在治法上不必温肾,只需祛除外在经络肌肉的寒湿。《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方重用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以健脾利湿,脾气得健,脾阳得复,则寒湿自除,肾着自愈,故本方又名肾着汤。临床上常以本方为主方,结合患者病症表现,辨证兼加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之品,治疗腰痛诸疾常获良效[7-9]。针刺通过刺激腧穴,疏通局部经脉气血而止痛,能够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亦是中医治疗腰痛的重要手段[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活动障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肾着汤及针刺治疗腰痛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者相比,肾着汤总体治疗效果更佳。

当今腰痛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且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人群更为广泛,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12],迫切需要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恰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可有效针对患者病因病机,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理想,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相比西医的长期用药或长期康复治疗,成本更低,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6-499.

[2]朱敏杰,郝丽洋,郎翔.肾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痛3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7):505-50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3-215.

[4]武欢,金玮,周玉梅,等.内热针治疗寒湿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6-8.

[5]程继伟,王振林,刘伟,等.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3):235-241.

[6]杨辉.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70-71.

[7]曹盼举,田永衍,张晓刚,等.腰痛症治历史流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启示[J].陕西中医, 2018, 39(9): 1279-1281.

[8]杨屾,李金学.李金学教授应用肾着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J].名医,2019,8(5):264.

[9]胡文治,蔡亮.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59.

[10]韩雪丽,李峰.普通针刺结合督脉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3):97-98.

[11]林真真.针刺与温针灸治疗腰腿痛疗效对比[J].福建中医药,2012,43(05):36-37.

[12]张砚卓,王倩倩,袁越,等.中国45岁以上人群腰痛患病率调查: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8,3(01):38-42.


课题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