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贺波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采取胸壁胸腔镜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临床效果;前纵隔肿瘤

临床常见的一种胸部肿瘤为前纵隔肿瘤,分为两种。以往治疗以开胸手术治疗为主,尽管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创伤,延长术后恢复时间[1]。近几年来,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经剑突下腹腔镜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给患者带来创伤较小,术后有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分别给予胸壁胸腔镜治疗与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男女比16:12,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62±8.41)岁。治疗组男女比15:13,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72±8.53)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书;(3)患者及家属知晓且同意此研究。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症;(2)手术治疗依从性差;(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认知功能障碍。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参照组治疗以胸壁胸腔镜治疗,麻醉方式以全麻为主,常规气管插管,取患者平卧位,垫高患侧45°~60°。针对患者肿瘤实际情况采取适宜入路方式,于腋后线6肋间将胸腔镜置入,依据肿瘤情况对操作孔位置进行确定,术中将胸腺组织、肿瘤等全部切除。

治疗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给予单腔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腹,充分考虑暴露情况应用适宜水柱压力,一般为8~12cm,于剑突下取一2cm纵切口为观察孔,于左右肋缘与锁骨中线处取一1cm切口为操作孔,术中应用超声刀及电凝钩将病灶全部切除,结扎处理较大滋养血管,若患者病灶较大,可适度延长主操作孔。术后冲洗手术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技术中出血量。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记录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脑水肿及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

    1.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研究中所有数据,用t检验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疼痛(分)

参照组

28

7.48±0.89

147.21±37.41

107.81±4.32

4.12±0.74

治疗组

28

5.42±0.17

126.24±24.37

79.47±4.21

2.37±0.35

t

/

12.030

2.485

24.860

11.312

P

/

0.000

0.016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脑水肿

心律失常

发生率

参照组

28

4(14.29)

2(7.14)

2(7.14)

8(28.57)

治疗组

28

1(3.57)

0(0.00)

0(0.00)

1(3.57)

χ2

/

/

/

/

5.838

P

/

/

/

/

0.016

3 讨论

临床常见良性恶性肿瘤之一为前纵隔肿瘤,发病早期患者无特异性症状,临床以胸闷、干咳、颈部水肿等为主要表现[2]。及时将病灶清除是治疗的关键。以往多采取开胸术治疗,尽管能够切除病灶,操作难度低,但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创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不良影响[3]

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胸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具备创伤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4]。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剑突下腹腔镜切除术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占良,张卫锋,张泳,任小朋,高山,邢明亮.经剑突下切口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12):889-893.

[2]曹德才.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7-8.

[3]李雷.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5):76.

[4]张勇,王哲,张广健,张勇,贾卓奇,李新举,付军科,吴齐飞.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1731-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