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范荣

桂林市人民医院 桂林市 541002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科运转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7月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0年7月作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选取方式收录在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诊疗的病患资料共164例,根据病患在急诊科诊疗过程中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以及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护理风险管理理念护理措施,收录两组病患的护理资料,分析两组病患的护理安全反馈率,护理工作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护理工作评价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护理安全反馈率以及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病患,研究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评价数据显著高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各项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组数据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对比分析意义。结论:在急诊科运转的过程中,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展开进一步优化,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建议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引言:

急诊科之中前来就诊的病患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为了病患的生命安全,在急诊科运转过程中,急诊科管理层就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为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急诊科护理部门之中的医护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护理工作更多。相关研究指出,在医院运转过程中,急诊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2]。为了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为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本次研究将以在本院急诊科接受诊疗的164位病患为例,分析在急诊科运转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于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式

1.1病患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9年7月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0年7月作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选取方式收录在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诊疗的病患资料共164例,根据病患在急诊科诊疗过程中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以及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护理风险管理理念护理措施。对比组病患之中性别为男性的病患人数为42人,性别为女性的病患人数为40人,病患的年龄范围为14-85岁,病患的年龄平均数值为(54.2±7.5)岁。研究组病患之中性别为男性的病患人数为41人,性别为女性的病患人数为41人,病患的年龄范围为15-86岁,病患的年龄平均数值为(53.7±8.4)岁。

1.2护理措施

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护理风险管理理念护理措施。首先急诊科护理部门需要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需求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科室内部成立急诊护理风险小组,风险护理小组的医护人员需要分析目前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现状,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在这一基础上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完毕之后,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需要对急诊科内部的医护工作人员展开护理安全意识培训以及护理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确保在后续的急诊工作中,医护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应有的标准来完成急诊科护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急诊科护理风险小组还需要为医护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为急诊科常见的护理风险提供相关的护理风险预防方案以及应急措施。在急诊科护理工作完成之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护理工作展开护理信质量评价,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一基础上对护理工作作出进一步的优化。病患进入急诊科之后,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对病患展开护理风险评估,并针对病患的病情制定专业的医护工作人员对病患展开护理。如病患自身的状况较为特殊,则急诊护理风险小组还需要针对病患的心理状态,病情对病患以及其家属展开健康宣讲以及心理疏导。

1.3评价标准

收录两组病患的护理资料,分析两组病患的护理安全反馈率,护理工作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护理工作评价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对比。护理工作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为护理态度评价,护理服务评价以及文书书写评价。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工作的评价越高。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6.0,研究中各项数据经过对比分析之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对比分析意义。

2结果

2.1护理安全反馈率对比

研究组病患的护理安全反馈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护理安全反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组数据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对比意义。

表一 护理安全反馈率

分组

人数

投诉人数

投诉率

对比组

82

10

12.20%

研究组

82

1

1.22%

p


p<0.05

p<0.05

2.2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

研究组病患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护理风险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组数据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对比意义。

表二 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

分组

人数

护理风险发生次数

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

对比组

82

13

15.85%

研究组

82

2

2.44%

p


p<0.05

p<0.05

2.3护理工作评价对比

研究组病患的护理工作评价得分显著优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护理工作评价得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组数据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对比意义。

表三 护理工作评价

分组

人数

护理态度评价

护理服务评价

文书书写评价

对比组

82

6.7±2.3

6.8±1.9

6.9±0.7

研究组

82

8.9±1.1

8.8±1.2

8.7±1.3

p


p<0.05

p<0.05

p<0.05

3讨论

急诊科运转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多种潜在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急诊科临床诊疗的质量,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是急诊科临床诊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急诊科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医护工作人员自身的因素,大部分医护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意识严重不足,在为病患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规范完成医疗设备的应用,急救的效果也因此受到的影响。其次是病患自身的问题,前往急诊科就诊的病患自身病情通常较为危急,病患以及其家属的情绪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诊疗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冲突。最后是急诊科的设备问题,如急诊科的物品管理规范性不足,就诊诊疗的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3]。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急诊科运转的过程中,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展开进一步优化,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建议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夏永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v.7;No.431(10):125+135.

[2] 杨红忆, 李静.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成效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v.5(16):199+201.

[3] 马理纲.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8卷23期, 114,135页, 2020.

作者简介:范荣(1988-10)女,汉族,本科学历,籍贯广西,主管护师,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