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加强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

郭兆富 1 杨旭红 2 叶小红 3

1 德宏州妇幼保健院院长 云南 芒市 678400

2德宏州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 云南 芒市 678400

3 德宏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 云南 芒市 678400

目的:探究产科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5月经本院出生8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胎儿期给予常规产科管理,观察组在胎儿期给予产科儿科医生合作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在胎儿期实施产科和儿科合作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分娩质量,对增强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科;儿科;合作管理

围产医学又名围生医学,是近些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围生期内对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卫生保健方法,也是研究胚胎发育、治疗诊断胎儿、新生儿、孕产妇生理性病理性疾病,并根据相关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的重要学科[1-2]。随着妇幼保健工作制度的不断普及与提高,临床产科与儿科工作联系愈发密切,对于新生儿疾病来说,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儿科医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新生儿治疗,因此产科儿科医生合作尤为重要。为探究产科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的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选取80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不同管理方式,对比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新生儿男10例,女30例,顺产出生32例,剖宫产出生8例;年龄范围35-40周,平均年龄(36.15±1.00)周;观察组新生儿男15例,女25例,顺产出生30例,剖宫产出生10例,年龄范围34-39周,平均年龄(36.25±0.05)周,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新生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给予常规产科管理,每日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指导产妇采取正确卧位,早中晚各一次记录胎动次数,准医嘱给予产妇吸氧治疗,收集产妇血尿标本给予常规检查,记录产妇每日排便次数,严密观察产妇临床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对于生活无法自理长期保留导尿管的产妇每日清洁外阴部两次,对于危重昏迷者给予及时治疗,临产前将产妇送至待产室,对于胎膜早破者用平车送入,宫口开大3厘米以上人员禁止灌肠。

观察组:本组给予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合作管理,建立新生儿监护室,引导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观察,有效了解产妇是否有合并症状,在新生儿胎儿期对产妇实施临床监护,全程干预产妇分娩和产后过程。在新生儿出生后由儿科医生完成阿普加评分判断,对于8-10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4-7分新生儿给予监护护理,低于3分以下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全程管理结束后观察管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性脑病,记录两组患者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总人数×100%,产后不良症状主要包括产后感染、产后抑郁三种,记录两组患者总产后不良症状:(产后感染+产后出血)/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纳入SPSS23.0计算,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61c985fa83877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病率

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总不良事件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病率(n,%)

组别

例数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

不良事件总发病率

观察组

40

2(5.00)

1(2.50)

3(7.50)

对照组

40

10(25.00)

9(22.50)

19(47.50)

X2


6.2745

7.3143

16.0502

P


0.0122

0.0068

0.0001

2.2两组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

经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病率(n,%)

组别

例数

产后感染

产后出血

总不良症状发病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2(5.00)

对照组

40

9(22.50)

9(22.50)

18(45.00)

X2


16.0502

16.0502

17.0667

P


0.0001

0.0001

0.0000

3.讨论

近些年来,新生儿围生期疾病以及产妇产后疾病一直是产科和儿科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时或出生数分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出现缺氧症状,并同时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4]。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因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缺氧,导致脑血流减少或暂停,从而导致胎儿、新生儿形成脑损伤,该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和产褥期生殖道遭受病原体入侵,若大量病原体经血液循环后繁殖或释放毒素,可导致产妇形成严重的脓毒血症,导致产妇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5]。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高于500毫升,易导致产妇并发出血性休克与感染。常规围生期管理措施无法有效预防以上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因此需要新型管理措施。本次研究观察组产后母婴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实施产科儿科医生共同合作的管理方式明显优于产科单方面管理,该管理方式可以使产科医生专注与产妇的临床检查和治疗,避免产妇出现产后不良症状,儿科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新生儿进行临床干预,避免出现新生儿不良事件,还可以针对新生儿变化及时进行沟通治疗,全面监护参与产妇整个分娩过程,提前发现和治疗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危重症疾病,对于患病的新生儿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专业性处理,有效提高分娩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杨东东,许娜娜,韩淑华.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2):913-918.

[2]张学颖,张晓翠.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7):1697-1700.

[3]刘小玲.产科、儿科合作护理模式对NICU早产儿喂养的影响[J].名医,2019(11):195.

[4]陈艳,王宇,陈丽兴.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合作对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8):897-899.

[5]赵迎娟,卢淑亚,白利颖.产科儿科合作护理对ICU早产儿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64-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