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

李玉荣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610051

摘要:在勘查区范围内开展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和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核实工作,查明绥阳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特征、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机理,对绥阳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及危险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定危险区范围。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环境治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工程建设数目增加,规模大幅扩张,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地质环境也承受着较大压力,这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因之一。地质灾害被定义成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岩土体移动情况,不仅会破坏人们生存环境,还会对其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质灾害的成因通常可以从自然或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多数状况下是以上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有资料记载,近些年来我国由地质灾害在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中所占比例为20%~25%,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控力度,是保护国家经济财产的有效方法之一。

1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1.1山体滑坡

这种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山体斜坡上的岩石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使其土质松软,难以承受住山体的压力,导致岩石和土体持续从山坡上滑下。当出现山体滑坡时,会有大量的岩石和土体滑下,导致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当出现山体滑坡时,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很突然。造成山体滑坡的因素可能是地震、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大面积持续降雨等。为了降低山体滑坡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1.2崩塌

崩塌就是山体突然全部塌陷下来,该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山体下部分出现空虚导致无法承受住上部山体的压力,从而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因为人们对山体进行过度开采,在山体的底部过度挖掘,然后随便堆砌,就会导致山体底部的承受能力变弱,从而造成崩塌现象。岩土工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将会造成工程整体施工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1.3泥石流

如果山坡原本稳定的泥沙发生松动现象,再遇上强降雨或者大面积的冰雪融化,山坡上松动的泥沙则会随着水一同流下,从而形成泥石流灾害。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因素也比较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人为因素。因为对山体进行开凿时没有使用合适的开凿方式,对树木进行随意砍伐,对山体进行过度开垦,或者是将山体挖掘之后的岩石和岩土随意堆放等,这些都会引起泥沙发生松动,从而造成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出现后,处于地势较低的居民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1.4地面变形

岩土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地面变形,地面变形主要表现在地面出现沉降或者塌陷,常见的还有裂缝形式。出现地面变形的主要因素也属于人为因素,比如对地下的岩溶和活水等资源进行过度开发,使得地下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地面变形现象。所以在岩土工程中需要做好勘查工作,从而防止地面变形灾害的发生。

2地质灾害勘查与环境治理

2.1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1)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发育于断裂破碎带及其影响区域内,受风化卸荷、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区内发育有深、大主控节理裂隙面。在地震、暴雨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该崩塌体沿深、大主控结构面发生整体崩塌变形。该类崩塌规模、一次崩塌方量均较大。(2)主要发育于软硬相间地层、互层、工程地质岩组区内,由于差异风化作用影响,薄层岩体底部易形成差异风化凹腔。一方面由于差异风化形成凹腔使岩体失去支撑,另一方面加剧区内岩体风化卸荷作用。在这种差异风化和累进性破坏作用下诱发了崩塌变形破坏。(3)发育于由页岩、粉砂岩、粘土岩等组成的软质岩层内,为较好的隔水层,其中粘土岩层遇水易软化,为易滑岩层,此外,因抗风化能力弱,风化产物力学性质差,缓坡处残坡积层厚度大,降雨天气易形成滑坡。

2.2地面塌陷防治

(1)强击法:即应用强锤对土体进行强烈的击打、夯实处理,借此方式提高土体强度,对地表塌陷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能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在现实操作中,可以应用强击法去夯实洞软弱区,实现对土体和松软泥土的同步夯实。

(2)填堵法:这种方法的适用范畴较为狭窄,处理深度较浅显的坑洞时通常能获得良好效果,从宏观层面上可以对其操作工序做出如下概述:清除坑洞中松软的土体→坚硬石块、碎石来去填实坑洞,这是实现放滤的主要操作→粘土覆盖地表,夯锤夯实。

(3)灌浆法:该种防治技术应用原理是采用灌浆法加固岩土,具体是使用调制好的浆液灌注岩土体形成的孔洞;也可以对岩土体进行人工钻孔操作,而后灌注浆体,能较明显地提升岩土的强度。

2.3抗滑桩施工技术

有些工程位于西南地区,靠近山壁,在雨季时降水量非常大,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灾害。于是通过使用抗滑桩施工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固效果,从而降低山体滑坡出现的频率。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使用抗滑桩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得到非常合理的运用。但是在使用该技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情况。(1)抗滑桩在布置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需要考虑到滑坡体的推力和厚度,最好是将其布置在推力小且土层薄的地方。抗滑桩的长度不能过长,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35m。抗滑桩的布置形式可以是单排形式,也可以是分段阻滑方式,其适用范围不一样,前者比较适用于推力较小的地方,后者则比较适用于推力很大的地方。(2)抗滑桩的位置需要具有精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桩体的位置不准确,或者误差较大,就会直接造成该桩体的稳定性出现问题,于是地质灾害的防护工作就难以实现。(3)确定桩孔:挖孔的方式有机械挖孔和人工挖孔,这两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不管使用何种挖孔方式,孔洞挖完之后需要对其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干净,最后再通过管道的方式浇灌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水下完成该操作,则导管的位置需要设置为低于水下2m。

2.4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灾情预报系统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防控地质灾害时,基本是采用以预防为主的防控模式,当下很多地质灾害隐患及其成因尚未被探查到,故而在建设地质灾害监测过程中要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利用其精准的预测、播报各地区的地质状况,合理应用GIS技术,能顺利的建设出覆盖全国的地质监测系统,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测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预测地质灾害提供优质服务与可靠的技术支持,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预防属于一项艰巨工程,随着社会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地质灾害问题将会一直存在,所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分析解决。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影响,所以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并且在提出各种防治技术和预控措施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我国的地质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丽金.基于MapGIS的仙游县地质灾害区划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1,36(2):103-106+109.

[2]李铨兴.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探讨以及地质环境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79(1):45-46.

[3]刘柏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粘接,2021,45(2):163-16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