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李理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如今,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对于中职语文的教学而言,正面临着一定的改革。中职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应试教育的书本知识为重点,相对而言,忽视了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的融合,导致出现了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是脱离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导向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和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直接的作用。但是,思政教育也并非是强硬加入,更是要在语文课堂上将其以实践教学或者是趣味互动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对于中职课堂和教育方式而言和普通的高中教学方式及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重点,以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故此,中职学校学生在学校主要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包括理论或者实践课程,所以语文和思政知识的融合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中职学校锻炼学生的个人素质。

  1. 我国中职院校语文课堂上的思政内容融合现状

1.1语文教学模式单一且死板,以应试为目的教学

其一,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模式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单一且死板的,随着我国教育的大背景,中职院校语文课堂仍旧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进行教学,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以书本为主,教师授课的重点也是以考试为主,古诗,文言文,以及阅读,写作的讲解,以及课后的听写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有益的成绩为目的进行的。相反,这样的语文课堂模式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一些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和死记硬背,学生仅仅是生硬的背诵,没有理解其中含义,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和高中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关于思政教育,可能在一些课文中或者是阅读及写作的命题中有所提及,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过多的对思政内涵进行讲解及深入,语文课堂上的思政导向并不明显。

1.2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缺少联系,融合生硬

再次,就是中职语文课堂和思政教育缺少一定的联系,教学内容的融合过于生硬,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中职学校的课程设定中,其实语文课程和思政课程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思政教育现状就会趋近于两极化,一方面授课教师过于不重视思政教育,相关内容讲解过少,另一方面就是授课教师对思政内容讲解过多,语文课程上的重点没有突出,课程重点没有明确,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融合的比较生硬,也没有抓住重点,给学生以思想的启发和引领。

1.3语文教师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除此之外,就是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及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上的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育和语文课堂上的融合应该是融会贯通的,有一定的逻辑性,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创新内容,比如说和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是和思政教育的相关内涵是一致的,如古诗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表现了毛主席在国家大难之际,表达自己对我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一腔热血,这都是体现了我国无产阶级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语文课堂上完全可以结合思政的相关内容,比如说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有奉献精神和对热爱的事物拼搏的精神等。当然,除了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奉献精神,感恩之心,不断探索的精神等都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可以体现,以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来看,不仅是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政觉悟比较少之外,对语文课堂上的思政知识融合缺少连接,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思政内容和语文课堂的全新组合形式也缺少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语文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不到位。

  1. 如何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于中职院校语文课堂中

2.1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其一,中职院校的语文课堂应该对传统的授课形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课堂上的听写和背诵等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频率比较多,所以,为了能够将思政教育很好的融合于语文课堂上,授课教师需要找到融合的突破口,尽可能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比如说讲解到一些现代著名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表演话剧或者情景剧,在角色中让学生更能够体会文章中带来的人物情感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以及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探讨,发掘不同的课文或者是古诗词以及文言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是什么。以及站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作者优良的品质应该如何转变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在课堂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减少语文课堂上死板生硬的学习氛围。甚至有同学语文的写作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写一些文章,由班级自己组织形成课外读本的形式,班级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并写出感想,写作的同学也可以发表写作的思想内涵,这样的读物能够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学生的作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融合思政精神内容,也是学生之间互相鼓励的一种学习方式。

2.2以导启思,增加语文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比重

再次,以导启思,增加语文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比重。在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一般的学习目的是为在社会上立足而学习一技之长,所以在前期的思想上会有一些抵触学习的心理。可能有一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失常,不得不在中职院校学习,所以,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考虑到学生的被动学习心理之余,需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人生及学习价值,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所谓以导启思,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找到一个好的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进行融合。举例来说,在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中,以现在生活的背景为引导,为学生展开讲述鲁迅先生笔下的封建黑暗社会对曾经一个阳光纯洁少年的荼毒是多么严重,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告诉学生要一直有一颗纯真,正直的心,并且懂得对父母感恩,即使没有生活在富贵的家庭,也要懂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命运。在如三国演义中的文章草船借箭,在课前授课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同学自行讨论,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解决策略来借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在的角度分析问题,以此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中职院校增加对语文教师思政内容及教学创新的培训

最后,中职院校应该增加对语文教师的思政相关知识及教学创新的培训,现在来看,因为教育普及性的扩大,很多中职院校缺少有经验的语文授课教师,所以招聘了很多的青年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其一方面来说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上会缺少具体的思路,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青年教师会照搬照抄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授课模式,结合应试教育的背景,导致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路单一。所以,适当的教学创新培训,可以开发语文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提升其思政素养。为后续的语文课堂的思政导向改革奠定基础。此外,培训与考核能够督促青年教师不断的努力,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1. 结语

通过对我国的中职院校语文课堂的思政导向模式的问题调研,发现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语文课堂的教学与思政内容的结合,不仅仅在于授课教师,也在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所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背景,将中职语文的课堂价值发挥出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洁,张爱军.文道并重讲语文,润物无声育匠心——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