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PLC课程设计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PLC课程 设计 与实施

牟少芳 1 秦宁 2

1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3 2 烟台水务清泉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3

摘要:《PLC控制技术》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文章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该课程让学习者在完成PLC软硬件编程和设计等学习目标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通过教学环境与多种教学资源,采用理实虚一体化方法,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工业现场环境,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在传授PLC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达到科学性、创造性和逻辑性的和谐统一,培养和输出适合职业发展和需求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PLC控制技术;理实虚一体化;立德树人;工业现场环境

  1. 新时代下对课程的新要求

为对接行业要求,课程实施者深入企业进行了最新岗位需求研究,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意识,且岗位忠诚度高、能脚踏实地的做事。课程内容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来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遵循“知识够用、技能服务”的原则,并涵盖PLC应用技术行业的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重点培养学生具备PLC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及对设备智控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力方面应具备较强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的具有自动化、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素养方面应具备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程意识等职业意识,还应具备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课程体系分析

1教学内容

文章根据教学实践,结合企业岗位项目需求,将《PLC控制技术》课程重新构建模块。本课程以前导课程学习为基础,利用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仿真,结合PLC一体化设备进行线路安装与调试,分别构建多个典型的应用实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重构教学内容,从思政素养、知识学习、角色呈现、自主学习、劳动素养五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落实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强化立德强技育新人目标落地。

2教学目标

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针对生源水平层次不齐,学生自主性差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打造班组团队文化,培养职业自豪感;针对学生思想活跃,自我认知度不够的状况,采取赏识教育,以正向鼓励为主,使其找到课堂归属感;同时,针对多数学生喜欢探究,对PLC编程及调试电路兴趣浓厚,但目的性不强的学生,采取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及时评价,增强认同感;鉴于学生编程薄弱、规范性不够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虚拟仿真、小组讨论,岗位实战等教学策略,融入课程思政,同时推行7S管理制度,加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范学生操作过程,实现精细管理。

(2)学习环境:为配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联合使用多种教学设备、教具、仿真室等,搭建理PLC实虚一体化工作站,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PLC实训设备和PLC仿真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满足理论和实训操作要求,达到教、学、练一体化。

(3)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建立优质院级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学材等,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超星泛雅平台、中国大学MOOC、微课、软件仿真等多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使用学习通平台的考核评价、交流互动等功能,帮助学生学习编程调试技能,随时交流学习困惑,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为差异化、针对性教学提供指导依据。

(4)考核评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依据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企业PLC岗位标准,依据教学目标,评价内容从对知识的掌握向能力是否提高转变,评价程序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评价主体从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向教师、企业、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转变。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学策略:采用岗位任务驱动、理实虚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设计、仿真和调试能力的不断提高。基于岗位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内容基于岗位需求,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从指令的学习到梯形图设计与控制系统的调试,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打破课堂教学和实际生产之间的屏障。融合有效信息手段,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考核评价、交流互动等功能,帮助学生学习编程调试技能,随时交流学习困惑,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为差异化、针对性教学提供指导依据。多种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三、教学实施

1.实施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方法,有机地采取项目探究、学生讲解、以练代讲、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注重学生交流、协作、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重难点内容,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实现精准教学,实施途径清晰。以项目驱动,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教学项目,共同完成教学及技能指导。采用分组教学,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开发团队,充分发小组内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的评价反馈数据,教学目标较好达成,验证了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评价高,获得学生好评。

  1. 教学反思

1.教学创新

(1)融入德育思政,从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到提升工匠精神等德育活动,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与设计与调试岗位有机融合,都能很自然的进行德育渗透,转化为日常行为,对学生德育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信息化手段丰富,信息化课堂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针对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呈现出很多有趣的小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3)多种教学资源,在本课中采用通过生活场景导入、对比学习、观察现象、实物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4)理实虚一体化,课程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任务,为学生还原一个现实的企业的现场操作环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想载体。

2.教学不足

实训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最终仍未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缺少对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考虑,以及整个班级实训过程的把握,学生个性化应对有待提高;数字教学资源的内容有待提高。

3教学改进

通过设计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政融于课堂之中。打造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研究、启发、探索、讨论的参与式理念引入教学。挖掘更多其蕴含的思政素材,找准切入点,以价值引领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关联思政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用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严谨规范等专业职业素养,并与课程教学内容一一相对接,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四、总结

本文章为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采取产教融合方式,有效进行课岗对接。使教学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昀,段友莲,张宁宁.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9(12):80-82.

[2]陈志亮,李宏伟,韩瑜,等.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