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分析小肠间质瘤的 CT诊断效果

李海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 分析CT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肠间质瘤35例为对象,所选对象均进行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准确度和CT诊断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间质瘤应用CT诊断的准确度比较高,诊断价值明确,对病灶做出准确分析,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CT;准确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Methods 35 cases of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surg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CT diagnosi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CT diagnosis of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s relatively high, the diagnostic value is clear, and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focus is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 key words 】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CT; Accuracy

胃肠道间质瘤在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误诊为消化道平滑肌肉瘤等,而在近年的研究中,小肠间质瘤起源为小肠肠道肌壁内,该疾病的发生率比较低,在相关文献报道中,比较少,所以针对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开展诊断【1】。CT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效果比较理想,诊断的准确度比较高,能获取到病灶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提升治疗的成功率。本次实验主要分析CT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效果,请看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3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为对象。资料:男18例,女17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0.3±3.5)岁。

选择标准:所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等表现;患者和家属了解实验内容;排除标准:存在转移风险;合并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资料缺失;无沟通能力;精神异常。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进行CT检查,要求患者空腹,在检查前2小时要分次饮水1000毫升,充分扩张胃肠道,然后使用螺旋CT扫描仪器检查,管电压140千伏,层距5-8毫米,准直器2毫米,对小肠等部位进行常规扫描。在常规扫描后,开始增强检查,肘静脉注入100毫升的碘海醇,速度3毫升每秒,在25、65秒时进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检查,适当扩大检查范围,必要时进行全腹部扫描。

1.3观察指标

分析诊断准确度。确诊标准:CT平扫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后肿瘤于动脉期呈显著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持续强化的特点。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坏死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肿瘤实质亦呈持续强化的特点。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频数、百分率(%)描述,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诊断准确度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诊断结果

组别

例数

确诊

误诊

准确度(%)

CT诊断

35

33

2

94.29

手术病理

35

35

0

100

X2

/



2.059

P

/



0.151

3 讨论

小肠间质瘤是胃肠道系统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出现在任意年龄段中,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女发病率差异比较小,该疾病的表现比较明显,肿块部位和大小的变化比较复杂【2】,而且特征比较强,腹部包块、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肿瘤为生长趋势,腔外生长为主,在横断面的CT检查中,对病变的起源部位等诊断存在难度,多层螺旋CT在检查后,经过相应的处理能确定起源部位,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能从多角度观察病灶的情况,确定肿瘤的情况,尤其是对体积比较小的病灶来说,在检查上难度比较高,对体积较大的肿瘤,无法准确的确定肠腔和肿瘤的关系,图像比较模糊【3】。在临床诊断中,对小肠间质瘤的良恶性的判断比较困难,针对恶性的小肠间质瘤来说,在术中存在转移的风险,病灶的肌层、黏膜以及周围组织存在浸润的表现,在脉管浸润中,形成瘤栓,对瘤细胞来说围绕血管为簇状排列的表现,而且细胞比较密集,在手术治疗后,对相关组织需要进行组织学的判断,对恶性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判定,及时开展治疗。

在CT检查中能观察到病灶的相关情况,确定病理的改变情况,在区分良恶性上有一定的价值。对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来说,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为此要做好相应的鉴别,提升诊断的准确度【4】。对小肠肿瘤来说,间质瘤所占比重为20%-30%,需要和小肠淋巴瘤、小肠腺瘤等做出相应的区分。对小肠淋巴瘤来说,形态为多样性,在CT检查中发现夹心面包征,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在鉴别上难度比较高【5】。对小肠癌来说,肿瘤浸润的增厚肠壁伴随突入肠腔的软组织肿块,肠腔为向心性狭窄,在增强后,病灶为中等强化。小肠腺瘤表现为肠腔内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比较清晰,在增强检查,强化比较明显,和良性间质瘤的鉴别上比较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病理检查【6】。

小肠间质瘤在诊断上特异性不足,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术前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比较高,对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等实现相应的判断,确定肿瘤是否存在转移的情况,对肿瘤进行相应的诊断,获取到疾病的相关信息【7】。对小肠间质瘤来说,表现上多为类圆形或分叶形肿块,外生性多见,恶性的风险比较高,对多数肿块来说,发现囊变、坏死等【8】,存在肝转移等情况,影像学的特点比较明显,而CT是诊断的主要方式,对小肠壁外的肿块进行准确检查,确定大小、密度均匀的情况,做好间质瘤的判定。

本次试验研究发现,CT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T在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价值比较高,对病灶进行准确筛选,实现相应的定位和定性分析,提升早期检出率,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万中.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临床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3)536-537. 
  [2]邢攸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MR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10):147-149. 
  [3]龚海鹏.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MR表现及其影响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03(018):68-69. 
  [4]刘成建.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3):119-120.

[5]赵晓波,赵玉梅.多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所致急腹症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8):114-116. 

[6]梁小红,周青,柯晓艾,等.对比分析胃间质瘤与炎性纤维性息肉CT征象[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3):376. 
  [7]刘平平,张文华,卢振泰,等.基于放射组学特征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分类预测[J].计算机科学,2019,46(1):285. 

[8]田春艳.CT与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