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4h姿势管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3

探讨24h姿势管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洪波1 顾兴华2

1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56

2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 150056

【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7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传统的康复技术,对照组则是在常规的基础上接受24h姿势管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都比干预前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独立性的逐渐提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增强。

【关键词】24h姿势管理;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24-hour posture manage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April 2020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5 cases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24h postur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 FMS, FIM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FMS, FIM and Barthel Index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24-hour posture manage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more obvious, which is helpful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patients, and enhance their activity ability in daily life.

【 key words 】 24h posture management;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脑血管病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在三大疾病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容小觑,不管是病死率还是致残率都非常高,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我国的某些地区中都占据着首位【1】。根据临床医学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初期的病人中,已经有大部分的病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果病情比较轻,那么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则是走路姿态出现异常,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那么就会出现完全瘫痪,不能生活自理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和护理引起高度重视【2】。本次实验主要分析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7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57±9.56)岁;缺血性脑卒中22例,出血性脑卒中1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8.47±8.79)岁;缺血性脑卒中20例,出血性脑卒中15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为病人治疗时提供的是传统运动疗法以及作业疗法的康复技术。具体的方法如下:帮助并指导病人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并且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其增加体位转移训练以及平衡训练等,如果病人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好转,还可以增加患肢负重训练和步行功能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每周保证患者训练5天,每天都训练1次,每次都坚持30分钟。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进行24h姿势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实施24h姿势管理干预:首先要确定管理目标,在与病人进行互动过程中制定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助于患者能够重新建立生活意志、生活方式以及功能等;其次就是要对病人现阶段的运动、感觉、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言语、吞咽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病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24h姿势管理计划,然后严格的按照这个计划将其具体落实。

1.3 指标观察

测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6个月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S)、功能独立性(FIM)量表及 Barthel指数,其中FMS与 Barthel指数都是以100分作为评定总分,得分越高,就代表病人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而FIM量表分为7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病人的依赖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平方差(61cad8b4a0bc5_html_3d11aa26d218c84d.gif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都比干预前高,且对照组明各项评价指标显高于观察组的各项评价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病人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 x±s) 单位:分


组别

n

时间

FMS

FIM

Barthel指数

观察组


35

干预前

42.29±11.23

51.12±13.49

30.69±13.02

干预后

83.04±11.32

109.86±11.37

87.65±21.06

对照组

35

干预前

41.76±12.26

51.20±12.43

31.64±22.31

干预后

58.06±14.83

72.81±12.96

50.87±23.98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脑卒中偏瘫病人在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过一部分的脑卒中偏瘫病人仍然存在着下肢偏瘫的情况,不管是迈步还是支撑动作在完成过程中都显得十分困难【3】,因此脑卒中偏瘫病人为了能够进行躯体移动,经常会出现代偿性动作,并且在控制动态平衡时会对健全的肢体产生依赖性,使其重心不断着向着健肢的方向偏移,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健侧肢体运动系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4】。与此同时,病人偏瘫侧的肢体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动训练,使其肌肉非常容易发生失用性萎缩、形成静脉血栓以及出现足部骨骼肌肉损伤等【5】。因此对于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会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进而会更有助于病人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独立性的逐渐提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小华,曾小利,曾媛媛.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恩必普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869-1870. 
  [2]张茹,赵亚军,袁海花.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2):552-554. 


  [3]刘晓丽.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41-142. 
  [4]郑京润,王英,权玉姬.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5):682-683. 
  [5]况雪娟,孙凤香,张淑霞心理康复结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7):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