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岩公路隧道开挖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浅埋软岩公路隧道开挖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杜郭栋 杜令钊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中,隧道是通过特殊地形的重要结构形式,但受围岩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易在施工期间出现质量问题。鉴于此,需以公路隧道围岩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梳理施工流程,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兼顾安全、质量、效益等多重要求。

关键词:浅埋软岩;公路隧道;开挖

前言

众所周知,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复杂、施工环境独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困难与问题,不利于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存在许多潜在的隐患与风险。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开挖及支护阶段,施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早封闭”。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隧道洞口为明挖之外,洞身内部均为暗挖,增加了施工难度,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技术进行探讨。

1公路隧道施工特点

1.1不可预见性

公路隧道施工的不可预见性,主要因为其施工流程较为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具备先进的勘探手段,难以全面且准确地把握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因此,难以预见泥石流、地下水、山体滑坡以及围岩变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大了公路隧道施工的难度。

1.2显著时效性

在具体的公路隧道施工中,所面临的环境和状况复杂且多变,尤其是围岩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公路隧道竣工后,必须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增强公路隧道项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3环境复杂性

在当前的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限制,施工人员不能完全掌握具体施工情况,可能会发生地质变化,导致塌方事故发生。由于公路隧道工程项目,一般处于半封闭式的状态中,通风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加强了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2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是区域内的重要沟通“渠道”,是其高速公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沿线地形地势复杂,桥隧比较高,隧道施工期间常遇到浅埋软弱围岩,开挖等环节的施工难度较大。3不良地质

2.1岩溶

(1)分布区域。本项目沿线的碳酸盐地层较为丰富,经钻探后采集资料,确定岩溶的主要分布范围以及具体情况。

(2)岩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对于存在溶蚀裂隙的斜坡,该处的岩石稳定性欠佳,存在较大规模的危岩体,受施工的扰动性影响,容易导致该处发生滑塌等事故,安全隐患多。在岩溶发育处施工时易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岩溶塌陷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宽,隧道的涌水突泥发生概率较高。

2.2特殊性岩土

以软土为主,具体包含淤泥和淤泥质土两类,厚度较小,便于处理,因此不会对正常施工造成过多的干扰。

3浅埋软岩公路隧道的开挖工艺

隧道采取的是进出口对向施工的方式,共形成12个作业面;在隧道工程中依然采取相同的施工方式,作业面数量为4个。基于明挖法展开隧道明洞的施工作业,基于新奥法完成暗洞部分的施工。软弱围岩地质条件特殊,应减小开挖进尺和加强测量与控制。两隧道的正洞左右线进出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V级围岩浅埋偏压断和断层破碎带,以实际地质情况为立足点,开挖环节的可选对象有CD(CenterDiaphragm,中隔壁)法和核心土法;V级围岩浅埋段可选方法为三台阶法和核心土法;Ⅲ级围岩为两台阶法。遇地质条件欠佳的施工段时,以机械开挖的方式为主,特殊区域可采取小规模的浅眼松动爆破方式。洞身段分布较多的Ⅲ、IV级围岩,该部分以光面弱爆破技术较合适,随开挖作业的推进,期间及时采取支护措施,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3.1三台阶开挖

(1)上台阶开挖。完成拱部超前支护作业后组织开挖作业,以隧道开挖轮廓线为基准,按环向开挖的方式操作,从而形成上台阶。支护采用钢架结构,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调整数量,Ⅴ级围岩1榀、Ⅳ级围岩2榀;布设锁脚锚管和系统锚杆,拌制混凝土并喷射到位。(2)中台阶开挖。每循环2榀钢架,开挖成型后随即初喷混凝土,形成3~5cm的混凝土层,再架设钢架;布设锁脚锚管和系统锚杆,拌制混凝土并喷射到位。(3)下台阶开挖。此环节施工方式与中台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4)隧道仰拱开挖。以围岩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方法,围岩稳定性较好时可采取仰拱和下台阶同步开挖的方式;遇较为松散的围岩时,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需单独开挖。

3.2三台阶法

(1)开挖作业以弱爆破的方式为宜,为确保施工安全,需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和装药量。(2)对于存在超前支护的情况,应利用先前架立的钢架施作,再组织开挖。(3)适时应用锁脚小导管,目的在于维持下台阶的稳定性。(4)台阶开挖期间,单次作业长度以8~10m为宜,随开挖作业的持续推进,待第3步台阶开挖后及时跟进仰拱。(5)施工期间的细节较多,应当加强检测,根据所得数据判断施工情况,明确洞身是否具有稳定性,给支护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6)临时仰拱应设置到位,以达到提高稳定性的效果,必要时可增设钢架,加强防护。

4 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

4.1模型建立

鉴于隧道出口V级围岩浅埋段施工条件较为特殊的情况,将该处作为模拟对象。此处仅考虑二次衬砌的工艺参数,以此为基础创建支护结构的模型。为减小其他因素的干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简化操作,将其视为具有均质等厚特点的环形结构,模型总长25m。创建摩尔-库伦模型,横断面为放射状网格,数量约700个,纵向25个网格,总单元量为17500个。

4.2模拟方法

以二次衬砌的参数为准,展开关于支护结构的建模工作,暂未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以便于模拟及分析。在开挖作业的扰动性影响下,围岩存在变形现象,此处重点考虑的是拱顶和仰拱两部分,分析各自的位移量。每完成一次开挖后随即布设位移测点。

5数值模拟结果及具体分析

5.1模拟结果

以三台阶法和CD法为浅埋软岩开挖的主要施工工艺,确定各方法下各监控点的竖向位移量。结合表中内容展开分析: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拱顶沉降最大值的发生区域均一致,即监测点1处,具体情况为三台阶法15.60mm、CD法10.40mm,前者更大;从仰拱隆起最大值的角度来看也具有一致性,即监测点8处,各自的结果为三台阶法18.30mm、CD法12.90mm,前者更大。

5.2结果分析及方法选择

(1)在某特定的横断面中,两种方法开挖后产生的仰拱隆起量均较大(相较于拱顶沉降)。通过与浅埋软岩隧道支护应用特点的对比分析可知,具有一致性,即符合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2)取先开挖区和新挖区两个区域并分别确定各自的位移量,由此求得差值。可以发现:在应用CD法时该差值较小,而三台阶法所产生的差值较大,意味着CD法开挖后并不会对围岩造成过多的影响,围岩可维持较稳定的状态,且支护结构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后期存在变形但幅度较小。(3)结合位移云图展开关于围岩位移衰减的分析,可知CD法所产生的衰减速度较快,围岩的后期稳定性表现较佳。(4)在相同监测点处,应用CD法后支护结构虽然存在竖向位移但较微弱,而三台阶法则更为明显,意味着CD法开挖所造成的扰动性影响较小,更有利于维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5)经上述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后可知,CD法更具可行性,经开挖后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较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是一项系统性与复杂性并存的工程项目,基于公路隧道施工本身特殊性,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公路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由此可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必须依据设计要求,保障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进而保障公路隧道施工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胡添强.公路长隧道施工开挖和支护难点及措施[J].四川建材,2020(08).

[2]王玉瑞.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

作者简介:

姓名:杜郭栋 ;出生年份:199255日;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甘肃定西 ; 主要从事:水电站、公路、高铁、新能源、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施工技术管理,重点对隧道开挖以及公路路基施工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