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统美德,行现代德育——以地域特色架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承传统美德,行现代德育—— 以地域特色架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张红霞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小学 浙江衢州 324022

摘要:对于一所学校,不管其建校历史长短,总有独特的环境特征,相应的文化积淀,一定的人文优势。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小学就有这样的优势所在:唐如意年间,盈川县首任县令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盈川后人为纪念清官廉吏杨炯而修建的杨炯祠,现已被衢江区人民政府列为“清廉”教育基地。学校充分利用了位于唐代古盈川县遗址所在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文化优势,依托丰富的清廉历史资源,围绕“勤者尚勤、廉者爱廉”德育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弘扬勤廉德育之风。

  1. 炯”之源以“勤廉”的特色发展指引人

学校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学校的政治生态、教育生态建设与杨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秉承先贤杨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精神,共同营造学校教育绿水青山、执教为民的大环境。

学校挖掘杨炯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利用教职工大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禁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制度规定,提高教师政治思想觉悟,遵守师德规范,营造清风正气的育人环境。开展教师“葆守规范,廉洁从教”宣誓、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支部纪检委员上党课、观看教育警示片、办公桌放置“廉洁从教”警示标语牌等系列活动,提升教职工明廉守廉护廉责任感,助力勤廉教育。坚持以德树人育人,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

  1. 取“炯”之名以传统的文化环境熏陶人

从学校外部环境的创设入手,让“勤廉”这个响亮的名字名符其实、实至名归。以“取炯之名”的方式,结合杨炯清廉勤政故事,系统打造“勤廊、兰亭、廉池、盈轩”等勤廉文化教育阵地,每个名字都有着与杨炯文化相契合的意蕴,以此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既实现传统文化的外现,又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浸润陶冶师生。这些教育阵地不仅仅是一处处景观,更是每天给孩子们灵魂洗礼的活的道德教材。孩子们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与杨炯文化声息相闻。

  1. 扬“炯”之魂,以生动的校本课程打动人。

环境的潜移默化是基础,要让勤廉文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于是,我们将杨炯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杨炯诗词》、《杨炯故事》、《绘满盈川》一套学本,《杨炯诗词》分五个版块汇集杨炯写的诗词,《杨炯故事》把杨炯在盈川当县令的事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将杨炯文化的精髓及其“勤奋好学、礼待他人、清廉正直、无私奉献”的品德融汇其中,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教育和启迪。《绘满盈川》从“非遗篇”“校园篇”作为课程设计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浙美版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拓展。通过三本学本的开发、研究、创作,我们学校的老师成为了杨炯文化研究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学习着,研究着,体验着,传播着,幸福着……

同时我们还结合三本学本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探访、查阅资料、故事会、诗歌会、手工坊、海报节、徽标大赛等实践性的活动。这套学本不仅让学生获得杨炯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与探究。这些实践探究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杨炯其人其事,更好地学习杨炯文化,并把杨炯品德内化到每个学生的心中,从而受到美德的熏陶,生成高尚的人格。谈起杨炯文化,学校学生个个出口成章,言其要义,从容解说,自信自豪。同时,学校开发设计“杨炯学子”评价体系,包括一套小册子、一套印章、一套奖状、一套勋章,在“勤学、德行、体艺”三方面落实评价方案和奖励措施。以此自觉地学习与践行杨炯文化,传承好弘扬好本地勤廉精神,打响独具特色的德育建设“金”字招牌。

  1. 传“炯”之韵,以丰富的活动形式感染人。

坚持通过各种活动来驱动、激励、鞭策,不断提升勤廉德育的档次质量。我们创勤廉文化的灵感,源于现实教育的需要,是对杨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杨炯品德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把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以杨炯文化为底蕴的具有现代视野的“五德十能”的新时代小学生。其中“五德”是经提炼而得的廉、勤、正、信、礼五项杨炯之美德,侧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发扬;“十能”则是指听、说、读、写、思、跑、画、歌、创、行十项能力,侧重对现代小学生应具备能力的培养。五德核心内容是开展“守廉洁、善勤学、树正气、讲诚信、知礼仪”的“炯德”序列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将每个月份都赋予了炯德教育的内容,一月一主题。还通过征集事例、评选典型、创作歌谣、故事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每位孩子都浸润于“五德”之中,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达成我们的德育目标。例如,我们开展的“十大习惯积条争优”(校长表扬条)活动,是炯德教育的深入与创新发展。我们以“炯德”之中的“礼”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涉及路队、升旗、课间、集会、问好等十个方面的礼仪要求,坚持正面引导,以积条换评的形式,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逐渐养成知礼守礼的好习惯。“炯德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扬炯之美德,做炯之传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之魂。

对杨炯文化的学习,贵在领会其精髓,并外延到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深处。“文化育人,比说教的效果强百倍。”我们研究杨炯出巡的起源——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带孩子到盈川村参与杨炯出巡活动,演绎爱民杨炯;吟诵《从军行》与《战城南》等,颂扬壮志杨炯;举行“杨炯故事会”,学习清正廉直、礼待他人、无私奉献的杨炯;踏访杨炯在盈川的足迹——在杨炯祠里感受杨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故事,在杨塘岸边怀想杨炯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善举;在五棵松下追忆植树造林,绿化盈川的贤令杨炯;在盈川潭前悼念舍身殉职的好县令杨炯。

不仅重视对杨炯文化内涵的研究探索,更加重视杨炯文化呈现形式上的创新。杨炯的生命经历也在百米画卷、百尺浮雕、百顶斗笠、百个故事中徐徐展开,栩栩如生,如履眼前。他的道德人格,以及治理盈川的勤政、廉政、爱民,有着千古绝唱之美。孩子道德人格的形成,精神心灵的洗礼,就在这审美的过程中悄然拉开了帷幕。久而久之,就可以内化成一种品质。于是,杨炯文化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之中。以这些创新的艺术形式,立炯之韵,展炯之采。

杨炯在《从军行》中曾这样立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越发需要强壮的体魄和豪情的壮志,所以我们把杨炯文化与体育结合,开发了“炯康”系列活动。各班根据杨文化和年级特点,自编自创了融创新性、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多项炯文化体育活动。活动富有情境性,充满童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也能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1. 继“炯”之廉,以合力达成丰满的教育理想。

《诗经·大雅》里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意思是说:梧桐生长得茂盛,引来凤凰啼鸣。作为一所根植历史文化而又寻求现代化发展的学校,勤廉,是烙在心底的理念与情怀;文化,是连通血脉的经络和养分,“以杨炯文化为底蕴”的特色德育激发了教师之力、学生之力、家长之力,家校社凝神聚气,形成巨大合力,这种合力定会助学校达教育理想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