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我国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吴翰森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省市邮编: 51000

摘要:目前,经济与金融专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首当其冲。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国外高校和清华大学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现状,提出了“以经济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计量为手段”的基本理念。初步探索和构建了一套促进经济金融发展的经济金融课程体系。

关键词: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准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开始招收第一批经济金融专业学生,标志着我国经济金融专业的建立,进入试点招生阶段。成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代码为020120s(s指少数高校试点目录以外的专业),属于经济学(02)和经济学(020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名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到100%。随着清华大学经济金融试点项目的成功,国内其他高校积极探索经济金融本科教学创新,教育部开始逐步推进高校经济金融本科专业建设。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清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大学。从2007年到2011年,教育部没有批准经济和财政专业。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建立和发展中处于试点地位。因此,清华大学经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探索我国经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是文理结合的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中英文沟通能力,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在金融机构的经济分析和管理方面进行高质量的创新,企业和政府部门未来在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本科培养计划中,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是在学习通识教育后采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计划课程分为三个课程模块: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和专业相关课程。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是大学第一和第二学年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不分专业学习。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经济金融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原理(1)和经济原理(2)、会计原理、管理原理、应用数理统计、金融原理和信息管理概论;有8门专业必修课,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1)、公司金融学、公共财政学、投资与货币银行学。专业选修课需要27学分。学生可以学习经济统计、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博弈论、金融数据库和计量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专题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金融专题研究、,或者在经济学院或其他学院的其他专业选修课程。

2007年,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培训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其中春秋两季课程140学分,暑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培训15学分。从学分分布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4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31学分,专业相关课69学分,其中专业相关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19学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从学分比例上看,清华大学的课程强调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平衡,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相差不大,体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原则。

四、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经济金融专业培养具有广泛经济知识和金融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经济金融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金融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借鉴清华大学和国外大学经济金融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议采用“以经济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计量为手段”构建经济学与金融学课程体系。

“以经济为基础是指以经济学核心课程为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学与金融学是在经济与金融不断融合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门经济学科。金融学是一门区别于经济学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金融学发展的源泉。因此,要培养经济金融专业的人才,首先要使他们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经济类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具体课程中,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可以在不同的学期设置,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金融为核心”是指将金融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理论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经济学和金融学从成立之初的“经济学(02)经济学(0201)”到2012年的“经济学(02)金融学(0203)”的变化也表明经济学和金融学应该以金融学为核心。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财政学核心课程,将财政学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计量作为方法”旨在通过开设数量经济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和金融问题。随着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数学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巧,才能更科学地理解和分析经济金融问题,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规律,做出决策。同时,计量经济学也是整合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的重要途径。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设置相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经济数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按照“以经济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计量为手段”的基本理念,构建经济与金融课程体系,该体系由三个课程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服务于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包括政治理论、数学、英语、体育等。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金融类课程,如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和金融实践培训,如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商业银行实践、投资和金融管理实践等。商业和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细分,如会计与金融、金融经济、证券投资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D],2011.

[3]教育部.教高[2013]4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2013.